荒漠化监测中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
摘要
文章在对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荒漠化监测中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建立了初步的评价模型。
出处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0年第3期3-3,40,共2页
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二级参考文献44
-
1刘晓燕.亚欧大陆桥新疆段沿途主要城市总体环境质量评价[J].新疆环境保护,1993,15(3):48-56. 被引量:3
-
2李祚泳,邓新民.综合环境质量的B-P网络二级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1995,8(3):32-35. 被引量:23
-
3李祚泳.城市综合环境质量的物元分析评价[J].环境科学,1995,16(5):76-78. 被引量:10
-
4程春明,朱建平,周泓,赵银慧.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之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总报告[J].中国环境监测,1995,11(2):2-9. 被引量:15
-
5彭补拙,窦贻俭,张燕.用动态的观点进行环境综合质量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1996,16(1):16-19. 被引量:44
-
6中野秀章.森林水文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被引量:22
-
7马雪花.森林水文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91-140. 被引量:3
-
8叶文虎.环境质量评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4.. 被引量:2
-
9曹志平编著.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指标体系与研究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2-6. 被引量:1
-
10谢先德 林雷余 施守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初探[A]..见农村生态系统研究国际学术论文会论文集[C].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50~5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06
-
1郭春霞,诸云强,孙伟,宋佳.中国1km生物丰度指数数据集[J].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2017(1):60-65. 被引量:12
-
2彭瑶瑶,王志芳.基于微博情绪分析的城市体检评估研究——以北京市六环为例[J].《规划师》论丛,2021(1):236-244.
-
3黄宇萍.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J].经济地理,2007,27(6):1003-1006. 被引量:13
-
4张建龙,王月健,丁武泉,谢付杰.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Evaluation of Manasi River Basin in Recent 30 Years[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1(4):109-112. 被引量:6
-
5刘志斌,齐志超,郑连臣.召富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环境工程,2010,28(S1):298-302. 被引量:2
-
6项雯,徐龑文,刘芳,王瑶.层次分析法在镇江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9(9):237-239. 被引量:10
-
7宋静,王会肖,王飞.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及方法评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S2):448-453. 被引量:28
-
8刘建军,李新琪,高利军.遥感技术在新疆生态环境监测与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干旱区地理,2004,27(4):508-511. 被引量:20
-
9邝奕轩,杨芳.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林业经济问题,2005,25(3):149-152. 被引量:3
-
10王丽霞,任志远.陕西省各地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差异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5,28(2):210-214. 被引量:20
同被引文献34
-
1王葆芳,刘星晨,王君厚,丁国栋.沙质荒漠化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4):23-28. 被引量:26
-
2慈龙骏.全球变化对我国荒漠化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1994,9(4):289-303. 被引量:121
-
3张宏,林先成,李世强.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等级系统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3):358-361. 被引量:15
-
4胡小龙,王利兵,余伟莅,郭建英,刘鹏.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指标评价的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5,31(4):1-4. 被引量:4
-
5董玉祥 刘毅华 刘玉璋.沙漠化若干问题研究[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5.157-166. 被引量:19
-
6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防治荒漠化办公室.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被引量:2
-
7Reining P. Handbook on desertification indicators [ M ]. Washington : Washington DC, 1978:1 - 30. 被引量:1
-
8FAO, UNEE Provisional methodology for assessment and mapping of desertification [ R ]. Rome : FAO, 1984 : 32 - 55. 被引量:1
-
9Berry L, Ford R B. Recommendations for a system to monitor critical in areas prone to desertification [ M ]// Worcester M.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Massachusetts : Clark University, 1977. 被引量:1
-
10Reining P. Handbook on desertification indicators [ M ]. Washington DC : AAAS Publication, 197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
-
1杨艳辉.略谈锦州走出土地荒漠化治理误区的途径[J].水能经济,2015,0(12):241-241. 被引量:1
-
2葛福婷,朱家明,张秀,蔡经纬.基于结构方程的西北干旱地区生物多样性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0(2):30-37. 被引量:1
-
3陈文倩,丁建丽,谭娇,张钧泳,刘博华.基于DPM-SPOT的2000—2015年中亚荒漠化变化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8,41(1):119-126. 被引量:6
-
4董大鹏,张成栋,徐青,马佳明,郝弯弯,赵鹏,刘雪莹,谷建才.坝上地区沙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分析[J].林业与生态科学,2020,35(1):48-54. 被引量:4
-
5廖兴亮,张腾,徐艳.半干旱区荒漠化演变趋势研究——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4):299-307. 被引量:7
-
6刘璐,李金花,贾志斌,欧孔明,刘婧.沙区獭兔循环产业链的产业代谢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3(2):39-44. 被引量:1
-
7吴盈盈,王振亭.疏勒河中下游土地荒漠化敏感性评估[J].中国沙漠,2022,42(4):163-171. 被引量:3
-
8李凌云,钟文香,陈军锋.基于遥感的路域土地荒漠化动态[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9):289-292. 被引量:1
-
1杨维西,李梦先.我国的荒漠化监测[J].中国林业,1999(6):12-12. 被引量:3
-
2张伟,唐德善,曾令刚.水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关系——太湖流域与日本之比较研究[J].水资源保护,2004,20(2):34-36. 被引量:8
-
3蔡正帮.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J].四川环境,1995,14(4):26-31.
-
4石登荣,尤建军.太湖流域水环境问题探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9(3):80-87. 被引量:9
-
5易杳.中国的环保难题不少,举其要者──世纪之交中国环保五大问题[J].瞭望,1999(34):16-19.
-
6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03(6):43-46.
-
7彭星辉,黄哲.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8(3):25-27.
-
8刘景平.为了明天的碧水蓝天[J].中华儿女,2000(12):24-25.
-
9邓伟志.理水 治沙 扶贫——关于我国西部地区防沙治沙的几点建议[J].民主,2002,0(8):7-8.
-
10中国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J].国土绿化,1995,0(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