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论间接正犯的正犯性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间接正犯作为正犯的一种形式已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具体地运用。但是,对于间接正犯因何被认定为正犯这一问题,即间接正犯的正犯性问题,法学界仍未形成统一的定论。基于此,本文浅要地介绍和分析了关于间接正犯之正犯性的多种理论学说,并在此基础上以间接正犯的特征为依据,论证了间接正犯的正犯性。
作者
佟宇帆
刘敏
机构地区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制与经济》
2010年第6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间接正犯
特征
正犯性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邹世发.
间接正犯特征探微[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3,15(1):62-66.
被引量:6
2
陈兴良.
间接正犯:以中国的立法与司法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5):3-11.
被引量:60
3
韩建祥..间接正犯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
4
(日)大谷实著,黎宏译..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11.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宁东升,贾新征.
试论间接正犯的几个问题[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9,7(3):13-17.
被引量:7
2
马克昌.
日、德刑法理论中的间接正犯[J]
.法学评论,1986,4(2):64-69.
被引量:7
3
陈兴良.
论我国刑法中的间接正犯[J]
.法学杂志,1984,5(1):32-33.
被引量:16
4
[日]大塚仁 著,冯军.犯罪论的基本问题[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64
1
融昊.
论复数主体参与特定危险驾驶行为的类型化归责[J]
.刑法论丛,2022(1):191-216.
2
徐颖.
间接正犯存在必要性之证成及其新构造[J]
.刑法论丛,2021(4):378-405.
3
杨金彪.
间接正犯的正犯性[J]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0,10(1):48-53.
被引量:1
4
赵香如.
大陆法系间接正犯研究思路透析——质疑间接正犯概念之“替补性”观点[J]
.河北法学,2004,22(10):127-129.
被引量:2
5
何庆仁.
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两种涵义[J]
.法学研究,2004,26(5):45-57.
被引量:59
6
陈国坤.
研究间接正犯中犯罪工具的意义[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1):71-74.
7
肖志锋.
论间接正犯的处罚原则[J]
.中国商界,2009(6):286-286.
8
闫二鹏,王强.
关于刑法中身份的学理探讨[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6):20-24.
被引量:4
9
陈志刚,杜亚.
论间接正犯的成立范围——以中国立法和司法为视角[J]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6):45-49.
被引量:1
10
郑鹤瑜.
海峡两岸共同犯罪之比较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5):92-95.
同被引文献
2
1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05).
被引量:1
2
钱叶六.
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界分——行为支配说的妥当性及其贯彻[J]
.刑事法评论,2011(1):356-37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李欣铭,初轶华.
间接正犯问题研究——以间接正犯的正犯性为视角[J]
.商,2013(16):195-195.
1
秦明.
简述我国的间接正犯[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3):109-109.
2
洪求华.
论不作为正犯与共犯之区分[J]
.刑法论丛,2010(4):151-168.
被引量:1
3
梁光耀.
间接正犯问题探微[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S2):17-18.
4
许颖.
片面共犯与间接正犯[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5(3):16-18.
5
朴宗根,高荣云.
论间接正犯[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6(4):57-61.
被引量:2
6
大谷实,王昭武.
日本刑法中正犯与共犯的区别——与中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相比照[J]
.法学评论,2002,20(6):113-119.
被引量:49
7
左建华.
片面正犯肯定论[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63-64.
8
弗尔克尔.哈斯,王德政.
不作为的共同犯罪[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2):58-64.
被引量:1
9
梅俊.
共犯与正犯的区分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07(9):278-279.
被引量:2
10
吴林生,王利宾.
论部分参与者的谋而未行与犯罪停止形态[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2):120-121.
法制与经济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