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用工荒”现象的经济学解读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一个强大的中国正在崛起,这不仅表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07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不仅表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09年仅以四个百分点之差接近日本:还不仅表现在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达到当年小平同志提出的奔小康的水平;中国崛起的关键在于中国竞争力的核心内涵发生了变化。
作者
魏达志
机构地区
深圳市人大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出处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2,共1页
Special Zone Economy
关键词
“用工荒”
经济学
改革开放30年
中国崛起
解读
经济总量
2007年
人均GDP
分类号
F249.2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2
1
陈曦,刘雅青.
“民工荒”现象透析[J]
.时代经贸,2009,7(9):42-44.
被引量:7
2
李伟.
“用工荒”现象研究综述[J]
.经济研究参考,2011(70):34-42.
被引量:11
3
牛若峰.
国家工业化发展阶段与宏观政策方向[J]
.农业经济问题,1995,16(1):16-20.
被引量:11
4
张杰,孙晓鸥,刘东.
“技工荒”的经济学分析与解决方法初探[J]
.新疆社科论坛,2005(5):51-53.
被引量:3
5
杨思远.
“民工荒”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
.学习与探索,2006(2):242-244.
被引量:10
6
刘耀彬,谭术魁.
中部地区区域经济运行机制及路径[J]
.经济地理,2007,27(2):270-274.
被引量:7
7
蔡昉.
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之谜[J]
.中国人口科学,2007(2):2-7.
被引量:207
8
曹理达 周慧兰.'中国制造'转型之路.21世纪经济报道,2010,(06):1-3.
被引量:1
9
周国洪.技工荒暴露财政资金投入断链之害[N].经济参考报,2005-06-27.
被引量:1
10
技工短缺背后的有效性转化问题[EB/OL].www.51labour.com,2007-06-0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汤琪.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关于“用工荒”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11(3):111-112.
2
陆建芬.
我国“技工荒”成因分析与对策[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4):138-139.
被引量:6
3
张海涛,章洁倩,张袁媛,赫松伟.
从用工荒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J]
.中国市场,2011(18):23-24.
4
温秋林,郑琴,方信杰,席爱华.
珠三角地区用工因何而“荒”——以深圳企业的调研分析为例[J]
.特区经济,2013(8):24-26.
被引量:1
5
黄辰,谭雨薇,杨扬,郭文娟,刘雪飞.
寻甸县剩余劳动力转移概况研究[J]
.现代物业(下旬刊),2015(3):58-61.
6
王婷.
浅谈“民工荒”[J]
.现代经济信息,2011,0(4X):211-21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胡林林,徐远火.
“技工荒”产生的原因及教育策略[J]
.文史博览(理论),2011(11):80-82.
被引量:1
2
蔡珍美.
“技工荒”研究文献综述[J]
.新余学院学报,2012,17(1):12-14.
被引量:1
3
张枝.
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及对策[J]
.经济论坛,2013(11):4-5.
4
许航杭.
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建议[J]
.课程教育研究,2014,0(28):34-35.
5
王洁.
中国蓝领工资低于国外的原因分析——以美国为比较对象[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4(15):15-16.
6
谭菲.
基于VAR和VEC模型的广东省建筑行业人才分析与预测[J]
.工程管理学报,2016,30(3):48-52.
被引量:2
7
曹洋.
我国技术技能人才供需表征、失衡原因与解决路径[J]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4,40(1):22-26.
1
李伟.
“用工荒”现象研究综述[J]
.经济研究参考,2011(70):34-42.
被引量:11
2
郭丽君.
“用工荒”不用慌[J]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1(2):48-49.
3
盛璐璐.
浅析当前“用工荒”的影响[J]
.现代商业,2013(17):285-285.
4
高耸.
用工“荒”与“慌”[J]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0(5):90-91.
5
乔健.
警醒后的反思[J]
.人力资源管理,2010(5):29-30.
6
韩景林,刘冬梅.
关于“用工荒”折射出的人口红利现状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2013(7):64-64.
7
雷敏,王希,李延霞.
点击“用工荒”背后的关键词[J]
.中国外资,2011(5):27-27.
8
蒲实,郁建兴,薛圣白.
当前“用工荒”的特征、成因及对策建议[J]
.行政管理改革,2010(4):20-23.
被引量:11
9
侯东民.
不能误读了“用工荒”现象[J]
.人民论坛,2011(5):52-54.
被引量:1
10
朱滢莹,王晓华,朱春鹏.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用工荒”现象[J]
.现代企业文化,2011(18):101-102.
特区经济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