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08年奥运会中国女子排球队接发球阵型及一传效果分析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研究通过观察与分析中国女排在北京奥运会中7场比赛的接发球情况,根据接发球的效果对其接发球的阵型和人员配置进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能够为中国女排一传技术的训练和比赛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
周洪星
王清伟
机构地区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潍坊学院
出处
《运动》
2010年第4期9-10,28,共3页
Sport
关键词
奥运会
女排
接发球
一传效果
分类号
G842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8
1
刘景森.
浅谈现代排球运动技战术发展[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21(2):156-162.
被引量:7
2
张洪智..第28届奥运会女排技战术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
3
刘春忠.
影响排球一传到位因素的探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2):26-27.
被引量:5
4
臧开华.
关于排球比赛三人接发球一传站位方法的探讨[J]
.山东体育科技,2003,25(2):18-19.
被引量:2
5
黄晓.
排球比赛中情绪体验对一传效果的影响[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S1):111-112.
被引量:1
6
田雪霞.
高水平女子排球比赛发球与接发球运用技术种类的定量分析[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79-80.
被引量:4
7
杨恩平.
世界女排3人接发球一攻阵形探析[J]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5):55-57.
被引量:1
8
展更豪,顾圈良.
对中国女排在第28届奥运会排球赛上的技术统计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5):697-699.
被引量:45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耿纪录,陆菊明,潘长玉,刘艳芳,李颂,张锦明,陆小平.
新诊断的NIDDM和IGT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改变[J]
.中国糖尿病杂志,1994,2(2):65-68.
被引量:30
2
张红松.
世界女排发球落点和效果的研究[J]
.体育科技,1992,13(2):23-28.
被引量:2
3
排球编写组.排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被引量:6
4
吴中量 李安格.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被引量:21
5
张然.排球纵淡[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8—15.
被引量:1
6
李安格,吴中量.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被引量:1
7
安琪,钟秉枢.自由防守队员的作用与培养[J]中国排球,1999(06).
被引量:1
8
高健,王江云.现代排球战术发展趋势探略[J]中国排球,1999(06).
被引量:1
9
曹晖.
提高排球运动员一传水平的体会[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2):23-24.
被引量:6
10
董传强,孙正卫,杨小芳,殷秀华.
对提高上海女排一传水平的研究[J]
.体育科研,1987,8(Z1):20-2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58
1
崔丞皓,杨清琼.
第十三届全运会成年组福建女排副攻进攻效果分析[J]
.体育视野,2020(11):29-30.
2
马跃.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因素分析[J]
.运动精品,2017,36(11):62-64.
3
顾伟农,崔安福,杨亚阁,钟贵钦,王守力.
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形势分析[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8(6):118-122.
4
张萍,付哲敏,林森,葛涛,吕品.
对2006年世界女排精英赛中国队与世界强队一攻问题的比较分析[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5):107-109.
被引量:1
5
宋丽丹,张国辰.
浅析排球吊球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及运用[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1):26-27.
被引量:3
6
朱宝祥,魏轶林.
中国竞技排球俱乐部现状分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66-68.
被引量:11
7
肖勇,白涛.
第15届世锦赛中国女排与世界八强技术统计对比分析[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3):98-100.
被引量:4
8
唐家强.
推动排球运动发展的真正动力分析[J]
.职业圈,2007(09X):116-117.
被引量:5
9
臧建成,王岩,寇冬.
第15届女排世界锦标赛技术统计结果与分析[J]
.福建体育科技,2008,27(2):23-24.
被引量:3
10
金卫星.
论排球“前高位、后低位”的立体化防守战术[J]
.中国市场,2008(22):120-121.
同被引文献
19
1
王智平.
排球快攻战术系统的结构缺陷与战术创新[J]
.中国体育科技,2001,37(6):19-21.
被引量:14
2
纪斯超.
中国男子排球队接发球阵式的探讨[J]
.中国体育科技,2000,36(9):18-19.
被引量:4
3
王建民.
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专项脚步移动能力训练模式的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6,42(1):62-65.
被引量:6
4
田雪霞.
高水平女子排球比赛发球与接发球运用技术种类的定量分析[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79-80.
被引量:4
5
郭荣.
以自由人为核心的排球防守阵型的特点及发展[J]
.体育学刊,2007,14(6):93-95.
被引量:13
6
解鑫,董新风,李亚.
浅析足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及训练方法[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96-196.
被引量:14
7
张建章,张家源,陈博.
中国男排自由人在接发球阵型中的效果分析[J]
.少年体育训练,2010(4):56-57.
被引量:1
8
马明兵,李毅钧.
我国优秀女排队员接发球技术的三维运动学比较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2):238-241.
被引量:6
9
祝剑.
浅谈排球比赛中接发球的作用与应用[J]
.学园,2011(4):151-152.
被引量:1
10
赵晓虎,张勇.
核心肌肉群剖析及核心力量练习方法综述[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3):115-118.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3
1
贾刚,孙威,李古月.
山东省优秀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接发球快速脚步移动训练的研究[J]
.山东体育科技,2015,37(1):49-52.
被引量:4
2
蔡斌.
现代女排接发球技术及其比赛运用的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6):76-80.
被引量:4
3
任瑞超.
高水平男子排球比赛中接发球阵形应用的特征研究[J]
.运动精品,2018,37(6):64-6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季宇洲,陆小黑.
中国女排与主要竞争对手比赛中接发球环节技战术分析——以2018年女排世锦赛意大利、美国、荷兰、俄罗斯为例[J]
.体育世界,2019(9):98-100.
被引量:2
2
张扩林,金学斌,姜冠军.
中国女子排球队运动员接发球姿势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J]
.中国体育科技,2015,51(6):76-82.
被引量:12
3
张少兴.
扇形移动训练法在高校网球训练中的应用[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2):65-66.
被引量:4
4
王健,王红英,徐记康.
上海男排运动员发球、接发球技战术特点探析[J]
.中国体育教练员,2018,26(3):37-38.
被引量:3
5
何亚.
基于排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的实验研究[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1(5):121-124.
被引量:3
6
张业森.
世界男排联赛中国男排及主要对手接发球效果对比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9,9(22):229-230.
7
范明梅,邹萍,张明.
2018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外女排一传效果统计分析[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21):18-19.
8
焦明月.
女排世界杯高水平球队攻防能力等级评价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12):107-112.
被引量:1
9
宫朝铭.
排球运动中的接发球技术研究[J]
.拳击与格斗,2023(19):52-54.
1
金春植,金福顺,白桦,权泽民.
延边大学女排技术效果的比较分析[J]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7(3):214-217.
2
陈小雨,张建文.
2014年世锦赛中国女排一传与防守效果统计分析[J]
.四川体育科学,2015,34(6):66-69.
3
谷弘波.
提高一传训练效果的研究[J]
.潍坊学院学报,2001,1(2):113-114.
4
黄晓.
排球比赛中情绪体验对一传效果的影响[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S1):111-112.
被引量:1
5
张建章,张家源,陈博.
中国男排自由人在接发球阵型中的效果分析[J]
.少年体育训练,2010(4):56-57.
被引量:1
6
张桂青,张德广,钟霖.
每球得分制条件下影响一攻、防反关系的主要因素的研究——兼谈中国女排与世界女排的比较[J]
.中国体育科技,2002,38(5):27-31.
被引量:4
7
孙丽娟.
排球接发球技术的训练方法[J]
.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15(3):54-55.
被引量:4
8
王茂仕.
谈排球的一传及训练[J]
.少年体育训练,2010(6):66-67.
9
类兴刚.
排球一传是否到位的影响因素及训练[J]
.俪人(教师),2015(7):228-228.
10
马冬梅,郭卫,李建新.
坐式排球特殊战术分析[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24(5):98-100.
被引量:6
运动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