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死”——庄子与儒家死亡观之比较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死亡,是人类最庄严的话题之一。庄子和儒家面对死亡所表现的情感和态度,以及备办葬礼的要求却各不相同。然而,两家都在超越死亡、追求人生的不朽和永恒上做出了积极的理论贡献。
作者
张若菲
何尊沛
机构地区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15-316,共2页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死亡观
庄子
儒家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22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956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779.
被引量:655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被引量:1877
3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被引量:723
4
梁启雄著..荀子简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421.
5
陈澔. 礼记[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被引量:4
6
崔大华..庄学研究[M],1992.
7
郭鲁兵.
儒家的生死观论析[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7(6):54-57.
被引量:14
8
朱继英.
儒家、道家生死观之比较[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1):30-33.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3
1
金良年.论语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被引量:1
2
陈鼓应 注.庄子今注今译[M]中华书局,1983.
被引量:1
3
沈铭贤.
“生死俱善,人道毕矣”──中国古代的生死观及其现代意义[J]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2):99-107.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2956
1
孙敏强,孙福轩.
庄子文艺美学思想论略[J]
.江淮论坛,2004(4):131-139.
2
梁涌.
“忠诚”语境中的道德意蕴[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4):101-104.
被引量:4
3
陈学凯.
恒德久远 择乎中行——孔子的道德修养论及其平衡机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70-74.
4
刘飞滨.
文人·儒家思想·游侠精神[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54-59.
被引量:4
5
武东生.
孔子的道德修养论作为“为己之学”的意义[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24-29.
被引量:3
6
刘松来,尹雪华.
《淮南子》艺术鉴赏论探赜[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188-190.
被引量:1
7
胡敕瑞,舟人.
略论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价值——以“小品般若”汉文异译为例[J]
.古汉语研究,2004(3):80-85.
被引量:8
8
陈蒲清,舟人.
论《论语》中的“殆”以及“对文见义”[J]
.古汉语研究,2004(3):86-88.
被引量:6
9
张节末,杨辉.
“移风易俗”: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形态命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5):35-43.
被引量:7
10
王庆华.
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22(6):73-7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9
1
吴光.
论儒家道德伦理的内涵、特色及其现代价值[J]
.浙江社会科学,1998(1):99-105.
被引量:9
2
吴舜立.
“川端文学”自然审美论析[J]
.外国文学研究,1997,19(4):48-56.
被引量:3
3
叶渭渠.
日本吸收外来文学的模式[J]
.外国文学,1997(1):68-77.
被引量:12
4
仪平策.
男女符码与儒家本文的三重意义[J]
.文史哲,1996(4):83-87.
被引量:5
5
邱紫华.东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被引量:18
6
叶渭渠,千叶宣一,纳德.金主编.不灭之美[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1999.
被引量:1
7
张斌峰.
庄子的死亡智慧及其现代价值[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1(1):25-30.
被引量:5
8
肖开益,高春璐.
论儒家思想对日本文学的影响[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7):115-116.
被引量:8
9
甘若水.
论庄子的死亡伦理及其现代意义[J]
.青海社会科学,2002(1):58-6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廖真辉.
川端康成文学的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研究[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15(6):155-156.
2
李忠华.
庄子死亡观的德育价值[J]
.东方企业文化,2011(7X):219-220.
1
周德新.
论儒家死亡观及其现代意义[J]
.华章(初中读写),2007(9):53-53.
2
刘明.
论先秦儒家死亡价值观的内在理路[J]
.学术论坛,2006,29(9):23-26.
被引量:2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