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利用花粉化学诱变创造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被引量:
3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研究以甲基磺酸乙酯(EMS)作诱变剂,用轻质石蜡油作载体,诱变6个稳定自交系的成熟花粉,结果得到中自01浅黄粒突变体、母株发芽突变体和粒顶凹陷突变体;CN15粉质高赖氨酸突变体;多黄22显性核不育突变体和近等基因系su1su1型甜玉米。研究表明,用EMS-石蜡油诱变成熟的玉米花粉能产生较高频率的突变。该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是创造特用玉米的重要手段。
作者
薛守旺
周洪生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出处
《作物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6-8,共3页
Crops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玉米花粉
化学诱变
分类号
S513.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469
引证文献
36
二级引证文献
491
参考文献
2
1
刘治先.
玉米育种新技术[J]
.玉米科学,1995,3(4):12-15.
被引量:35
2
柳学余.农作物化学诱变育种[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4
1
宋炜,刘志增,陈景堂,祝丽英,黄亚群,池书敏.
诱变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26(z1):116-119.
被引量:24
2
陈天龙,王彦荣,王宇,张吉宇,刘志鹏.
蒺藜苜蓿EMS诱变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体表型的分析[J]
.草业科学,2015,32(1):71-77.
被引量:8
3
吕二锁,逯晓萍,王树彦,薛春雷,韩平安,董婧,任锐,李美娜.
玉米诱变与原自交系株高变化的蛋白质组学及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6):88-98.
被引量:2
4
李海军,张丽华,祝丽英,刘志增,池书敏,张文英.
利用花粉诱变技术改造热带玉米种质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5,13(1):22-24.
被引量:2
5
王侠礼.
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拓宽我国玉米遗传基础[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731-731.
被引量:14
6
王瑾,刘桂茹,杨学举.
EMS诱变小麦愈伤组织选择抗旱突变体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90-193.
被引量:44
7
刘治先,张铭堂.
玉米Stock6的遗传特性及其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J]
.山东农业科学,1996,28(3):4-7.
被引量:23
8
刘晓丽,杨镇,李刚.
EMS诱变玉米花粉M_1代生物学效应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6):806-810.
被引量:15
9
才卓,徐国良,刘向辉,董亚琳,代玉仙,李淑华.
玉米高频率单倍生殖诱导系吉高诱系3号的选育[J]
.玉米科学,2007,15(1):1-4.
被引量:109
10
赵延明,董树亭,张锁良,丁建国.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
.玉米科学,2007,15(5):60-64.
被引量:33
同被引文献
469
1
罗立新,周少奇,姚汝华.
灵芝菌诱变育种与深层培养的研究[J]
.工业微生物,1998(3):12-16.
被引量:28
2
宋炜,刘志增,陈景堂,祝丽英,黄亚群,池书敏.
诱变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26(z1):116-119.
被引量:24
3
苏希孟.
优良豆科牧草——鹰嘴紫云英栽培试验研究[J]
.中国奶牛,2009(3):17-19.
被引量:4
4
徐艳花,陈锋,董中东,崔党群.
EMS诱变的普通小麦豫农201突变体库的构建与初步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4):625-629.
被引量:49
5
张磊,耿立格,王丽娜,张动敏.
不同玉米自交系萌芽期的抗旱性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4):77-81.
被引量:22
6
王国芬,井金学,王美南,王阳.
化学诱变剂EMS对小麦条锈菌夏孢子萌发率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7):53-56.
被引量:7
7
李美娜,逯晓萍,张瑞霞,霍秀娟.
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的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40-43.
被引量:7
8
王侠礼.
航天育种的成就与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781-782.
被引量:21
9
黎裕.
作物抗旱鉴定方法与指标[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3,11(1):91-99.
被引量:354
10
赵久然,刘龙洲,王凤格,郭景伦,王元东.
利用杂交玉米F_1代种子果皮组织鉴定母本真实性的SSR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3):6-8.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36
1
宋炜,刘志增,陈景堂,祝丽英,黄亚群,池书敏.
诱变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26(z1):116-119.
被引量:24
2
吕二锁,逯晓萍,王树彦,薛春雷,韩平安,董婧,任锐,李美娜.
玉米诱变与原自交系株高变化的蛋白质组学及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6):88-98.
被引量:2
3
杨镇,刘晓丽,李刚.
EMS诱变剂对玉米自交系改造效果的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2006(5):7-10.
被引量:7
4
杨春蓉,刘志斋,蔡一林.
玉米化学诱变材料利用研究I.F_1杂种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J]
.玉米科学,2006,14(4):39-42.
被引量:4
5
刘晓丽,杨镇,李刚.
EMS诱变玉米花粉M_1代生物学效应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6):806-810.
被引量:15
6
刘志斋,蔡一林,王久光,孙海燕,王国强,杨春蓉,徐德林.
EMS处理对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7,15(1):29-32.
被引量:9
7
焦杨,陈志斌,刁钰婵,彭勃.
玉米EMS诱变后代变化趋势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43-8144.
被引量:6
8
梁任繁,何龙飞.
EMS在作物育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
.种子,2008,27(2):47-49.
被引量:36
9
刁钰婵,陈志斌,焦杨,李霞.
EMS诱变玉米花粉M_2代生物学效应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8,37(3):33-35.
被引量:7
10
彭波,徐庆国,李海林,刘红梅.
农作物化学诱变育种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7,21(B12):517-519.
被引量:40
二级引证文献
491
1
范昕琦,王海燕,聂萌恩,赵兴奎,张一中,杨慧勇,张晓娟,梁笃,段永红,柳青山.
EMS诱变对高粱出苗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20(1):47-54.
被引量:16
2
叶卫军,杨勇,张丽亚,田东丰,张玲玲,周斌.
绿豆EMS诱变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表型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7):36-41.
被引量:6
3
侯云龙,陈健,崔正果,胡金海,魏代霞,张守娟,陈亮,颜秀娟,王跃强.
大豆种子蛋白组分研究及育种应用进展[J]
.东北农业科学,2023,48(6):59-63.
4
张磊磊,马志华,陈晋瑞,范阿棋,吐尔逊·吐尔洪,洪梅.
闭冠授粉特性海岛棉材料诱变处理后的M1代遗传变异分析[J]
.基层农技推广,2023(6):61-65.
5
苑翠玲,闫彩霞,赵小波,王娟,李春娟,孙全喜,单世华.
花生突变体研究进展[J]
.核农学报,2020,34(4):752-758.
被引量:4
6
田鑫,钟程,李性苑.
叠氮化钠诱变对不同大豆种质低温耐受性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20,35(7):699-708.
被引量:3
7
李松,游建华,刘丽敏,谭芳,莫磊兴,余坤兴,刘红坚,曾慧.
中国甘蔗辐射诱变育种研究概述[J]
.广西蔗糖,2006(4):20-24.
被引量:7
8
GONG Shufang,FU Huijuan,and WANG Jingang College of Horticulture,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
ISSR Analysis of M_1 Generation of Gladiolus hybridus Hort Treated by EMS[J]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0,17(2):22-26.
被引量:1
9
胡建斌,刘丹华,王建丽,李雅鸽,马兴帅,张美芳,李建吾.
EMS诱导黄瓜离体变异及分子标记检测[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36-38.
被引量:5
10
王国芬,井金学,王美南,王阳.
化学诱变剂EMS对小麦条锈菌夏孢子萌发率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7):53-56.
被引量:7
1
Kumam.,T,谢国禄.
水稻的高赖氨酸突变体[J]
.国外作物育种,1998(3):1-4.
2
闫保罗,李平海,王平,陈举林.
6个玉米自交系及其杂交新组合对粗缩病的抗性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4,46(9):110-111.
3
张素梅.
糯玉米新品系PN07-7选育报告[J]
.农业工程,2012,2(3):75-76.
4
邓培延,褚崇胜,张真华.
玉米品种毕玉9号的选育及制种要点[J]
.中国种业,2015(7):53-54.
5
王万通,贺澄日.
半硬粒高赖氨酸玉米突变——开采号[J]
.华北农学报,1993,8(1):114-115.
6
刘忠双,赵桂芹,付杰,刘迪,刘福生.
高产优质抗病玉米新品种庆单7号[J]
.中国种业,2010(5):67-68.
7
张坪,钟占贵,苏俊,李春霞,张瑞英,龚世琛,陈喜昌,宋锡章.
北方早熟玉米抗病自交系的选育及改良[J]
.作物杂志,1992(4):10-11.
被引量:1
8
姜敏,姜明月,张立军,刘建忠.
玉米瑞德微群体创建与自交系选育[J]
.玉米科学,2009,17(5):61-64.
被引量:4
9
于海燕,刘福明,周岚.
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19(4):1-3.
被引量:1
10
陈祝安,潘玲聪.
油类和糖类对绿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J]
.中国生物防治,1995,11(1):10-12.
被引量:4
作物杂志
199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