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间与仙境:论汉魏六朝隐逸诗的意象归属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汉魏六朝时期隐逸诗的意象群,包括自然意象和神仙意象,构成隐逸诗人独特的隐逸世界,为后来隐逸诗歌的意象形态定下了基调。
作者
漆娟
机构地区
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3期176-179,共4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汉魏六朝
隐逸
诗歌
意象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德]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美学》.第49页,朱光潜译.[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79年版.
被引量:1
2
袁行霈著..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404.
3
钱林森编..牧女与蚕娘 法国汉学家论中国古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383.
4
逯钦立著,吴云整理..汉魏六朝文学论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564.
5
葛兆光著..道教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419.
同被引文献
29
1
李剑锋.
隋唐五代陶渊明接受史概论[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3):42-46.
被引量:13
2
唐朝晖.
隐逸与尽忠——元遗诗人接受史中的陶渊明[J]
.甘肃社会科学,2010(1):65-68.
被引量:5
3
胡大雷.
论两晋隐逸诗、赋的玄言色彩[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2):39-44.
被引量:1
4
胡大雷.
钟嵘称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辨——兼述陶渊明诗接受史上的一个问题[J]
.许昌学院学报,2006,25(4):37-41.
被引量:1
5
查正贤.
论谢朓诗的隐逸及其诗体范式意义[J]
.浙江社会科学,2006(5):179-184.
被引量:4
6
许晓晴.
中古隐逸诗意象分类研究[J]
.晋阳学刊,2007(4):121-124.
被引量:1
7
张黎明.
庾信诗赋中“隐遁之念”辨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137-140.
被引量:1
8
郭仁昭.
六朝隐逸诗的风行及流变[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8-10.
被引量:1
9
许晓晴.
中古隐逸诗的情感表现[J]
.晋阳学刊,2009(6):121-122.
被引量:1
10
漆娟.
隋前隐逸诗源流及嬗变述论[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1):36-3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翁小娣.
21世纪六朝隐逸诗研究综述[J]
.新乡学院学报,2016,33(11):23-26.
1
漆娟.
隋前隐逸诗源流及嬗变述论[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1):36-39.
被引量:1
2
吴在庆.
略论唐代隐逸诗歌的特色[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8(1):32-38.
3
金章旭.
陶渊明隐居及其思想根源[J]
.文学教育,2008(6):41-41.
4
王强,罗媛.
浅析六朝隐逸诗[J]
.现代职业教育,2016,0(34):110-110.
5
林濂瑜.
隐逸风范的重塑和再现[J]
.重庆与世界,2011,28(9):86-88.
6
周梦馨.
隐逸诗歌的美学意蕴探微[J]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4,0(10):120-122.
7
韩宏韬.
《诗经》中的神仙意象[J]
.枣庄学院学报,2006,23(1):37-40.
8
刘辰.
宋初隐逸诗歌艺术风格探析[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3(5):73-77.
9
吴益群.
唐传奇仙女意象中的女性审美视角观照[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48-50.
10
李春辉,李娟.
人间“仙境”的时代精神——唐人小说中的扬州意象[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6):47-49.
被引量:1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