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美”唱法中“全共鸣”的应用与教学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歌唱者中有一部分声音尖细、清脆的适合民族唱法的歌唱者,有一部分声音浑厚、共鸣极强的适合美声唱法的歌唱者,然而绝大多数歌唱者的嗓音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要适应绝大多数歌唱者的"民美"嗓音,"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交融式教学"的研究在我国声乐教学领域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最大的区别就在咬字位置和共鸣腔体的应用上,因此,在"民美"唱法教学中除改变咬字位置外,更多的要从共鸣的角度来协调统一。巴巴罗-帕里,玛米夫人①的《嗓音共鸣》提出:人的全身是嗓音的音板,在良好的歌唱中,人的全身是一个复杂的嗓音共鸣腔,接受并传达发自声带而传向四周的振动。"民美"唱法的声音就是这样一个"全共鸣"的声音。
作者 徐珍红
出处 《鄂州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65-67,75,共4页 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嗓音共鸣》. 被引量:1
  • 2《音乐评论》. 被引量:1
  • 3《歌唱力学》. 被引量:1
  • 4美国声学学会杂志,. 被引量:1
  • 5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323.
  • 6[美]维克托·亚历山大·菲尔兹.训练歌声[M].李维勃,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被引量:9

共引文献8

同被引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