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6,共6页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同被引文献167
-
1王利强,马淑凤.包装机械课程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66-68. 被引量:8
-
2查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产学合作与国际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1):21-28. 被引量:201
-
3谢笑珍.“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3):35-38. 被引量:193
-
4周孟然,李良光,杨茂宇,张亚.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技资讯,2007,5(7):103-104. 被引量:6
-
5卿德藩,佘明亮.工程教育中“工程化”不足的问题与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3,22(5):67-68. 被引量:8
-
6朱高峰.论应用型本科教育[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07,4(4):1-4. 被引量:10
-
7毛昕,黄英.关于我国图学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工程图学学报,2004,25(3):96-100. 被引量:12
-
8顾秉林.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5):5-8. 被引量:83
-
9贾方亮,毕英慧,林林.以电子设计竞赛为载体 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28):45-46. 被引量:10
-
10俞冰,顾毓沁,康飞宇.中国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探索[J].继续教育,2004,18(12):4-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41
-
1邵世禄.论工程图学课程建设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1):90-95. 被引量:2
-
2徐定华,关勤.工程教育:从蚕学馆到理工大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S2):29-33. 被引量:1
-
3徐达奇.改革工程教育课程体系 培养技术创新人才[J].吉林工学院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23(1):23-25. 被引量:4
-
4郑光泽,朱宝生,李朝晖,廖林清.机械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思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4):78-80. 被引量:3
-
5张红,黄明宇.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 培养高素质的工程人才[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156-157. 被引量:2
-
6付胜,刘顺周.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工程训练的基本方向[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85-88. 被引量:26
-
7刘少雪.21世纪工程素质教育刍议[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8(3):111-114. 被引量:19
-
8方依兰.信号、电路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4):103-105. 被引量:3
-
9李运华,范悦,沈颂华.递进式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5):42-45. 被引量:34
-
10扬宣.夯实三基:制度管理与自我管理哪个更重要[J].中国石化,2006(5):42-46.
二级引证文献297
-
1贺甜甜.STEM教育视阈下工程思维的内涵与价值探析[J].中小学电教(综合),2022(8):30-33.
-
2冯松宝.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师应用能力提升对策研究——以宿州学院地矿类专业教师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20):89-90. 被引量:1
-
3陈小元,房巍.应用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验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0(3):258-259. 被引量:2
-
4曲韵笙,王存鹏.以科技促教学,构建校企合作“三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20(5):21-26. 被引量:6
-
5张利君,高为国,张旭,陶友瑞,彭庚新.专业知识教学环节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3):72-74. 被引量:1
-
6黄勤易,徐小青.改革电路实验教学模式 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z1):114-115. 被引量:4
-
7钱丽康.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措施与实践[J].嘉兴学院学报,2002,14(z1):237-239. 被引量:6
-
8李雪梅,梁冬冬.地方高校理工科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现状与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0(6):98-100. 被引量:1
-
9郑志军,胡青春,陈毓莉.提高文科类学生的工科课程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135-137. 被引量:12
-
10蔡靖,赵方冉.工程教育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设计类课程探讨[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2,30(4):46-48. 被引量:1
-
1克劳斯,刘友昕.继续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1996,17(4):50-52.
-
2Wilfred Fishwick,藏荣光.工程教育中的新技术[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92,41(4):247-252.
-
3聂祖根.高等院校在继续工程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上海),1991(4):121-123.
-
4余逸群.继续工程教育在国外[J].科技发展与改革,1992(10):36-36.
-
5陈丽莺,张聪.时代的召唤:继续工程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8):17-18. 被引量:1
-
6岳溥庥,周敏.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1999,13(S1):31-32.
-
7李信.继续工程教育引论[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1(2):124-127.
-
8商秀琴.企业继续工程教育探寻[J].成人教育,1990,10(6):21-23.
-
9杨玉岭.企业继续工程教育的回顾[J].中国冶金,2000,10(6):44-46. 被引量:2
-
10李龙森,顾志洪.继续工程教育投资的优化[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1990,7(2):104-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