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豆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大豆植株形态、结荚习性、叶片光合速率、宽垄密植等方面阐述了其与籽粒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大豆产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作者
刘春全
毕一立
王孝忠
机构地区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长海县农林水服务中心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3期39-40,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大豆
农艺性状
植株形态
光合速率
窄垄密植
产量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2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274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9
参考文献
19
1
孙卓韬 董钻.大豆株型、群体结构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大豆科学,1986,(2):91-102.
被引量:11
2
李永忠.
东北春大豆区一些主要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J]
.大豆科学,1989,8(1):107-111.
被引量:11
3
苗以农.
大豆高产潜力限制因素分析及高产类型设想[J]
.大豆通报,1994(1):23-24.
被引量:22
4
董丽华.
大豆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J]
.大豆通报,1996(1):15-15.
被引量:17
5
孙志强,田佩占,王继安.
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血缘组成分析[J]
.大豆科学,1990,9(2):112-120.
被引量:29
6
唐善德,盖钧镒,马育华.
中国南方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等生理性状与产量的关系[J]
.大豆科学,1990,9(4):278-284.
被引量:20
7
王永茂,张颖,赵文清.
岗地白浆土大豆亩产200kg产量构成生理指标及主要技术研究[J]
.大豆科学,1996,15(2):175-183.
被引量:2
8
苗以农,朱长甫,石连旋,许月.
从大豆产量形成生理特点探索特异高产株型的创新[J]
.大豆科学,1999,18(4):342-346.
被引量:34
9
王连铮,王岚,刘志芳,赵荣娟.
大豆生产的现状及增产的途径[J]
.大豆通报,1999(2):1-2.
被引量:7
10
杜维广 王育民 谭克辉.大豆品种(系)间光合活性的差异及与产量的关系.作物学报,1982,8(2):42-47.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92
1
游明安,盖钧镒,吴晓春,邱家驯,马育华,贺观钦.
大豆产量空间分布特性的初步研究[J]
.大豆科学,1993,12(1):64-69.
被引量:47
2
贺观钦,丁邦展,蒋陵秋.
大豆源库关系的研究[J]
.大豆科学,1989,8(2):129-136.
被引量:10
3
卢增辉,常从云,戴蜀珏,赵长军,赵俊杰,王柏叶,张桂英,许国政.
夏大豆亩产262.1kg生理指标研究[J]
.大豆科学,1994,13(3):185-192.
被引量:13
4
苗以农.
大豆高产潜力限制因素分析及高产类型设想[J]
.大豆通报,1994(1):23-24.
被引量:22
5
邹冬生,郑丕尧.
大豆叶片光合、蒸腾等生理特性的品种间比较研究[J]
.大豆科学,1990,9(1):25-32.
被引量:17
6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大豆育种与栽培[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21-43.
被引量:7
7
张贤泽.大豆不同品种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作物学报,1986,12(1):44-47.
被引量:13
8
郑广华 徐阿炳 等.-[J].植物生理学通讯,1964,(3):7-16.
被引量:3
9
李明启.作物光合效率与产量的关系及影响光合效率的内在因子[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2.
被引量:1
10
许大全 沈允钢.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作物高产光效生理研究进展[M].科学出版社,199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74
1
冯丽娟,朱洪德,于洪久,王春凤.
品种、密度、施肥量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效应[J]
.大豆科学,2007,26(2):158-162.
被引量:32
2
谢甫绨,王海英,张惠君,温学发,杨艳琴,陈贵.
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性状的利用研究——Ⅰ.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的生育规律[J]
.辽宁农业科学,2004(4):6-9.
被引量:7
3
谢甫绨,王海英,张惠君,杨艳琴,温学发,陈贵.
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性状的利用研究 II.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的生理生态参数[J]
.辽宁农业科学,2004(5):1-5.
被引量:5
4
任秀荣,许海涛,王友华,崔向华,黄兰英.
黄淮区夏大豆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2004(5):33-34.
被引量:12
5
杨国栋,周宝利,付亚文,张恩平,李沫.
茄子不同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干物质分配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园艺学报,2004,31(5):603-606.
被引量:24
6
谢甫绨,王海英,张惠君,杨艳琴,温学发,陈贵.
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性状的利用研究 Ⅲ .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的产量性状[J]
.辽宁农业科学,2004(6):1-5.
被引量:5
7
何桂红,吕国华,吴奇峰.
新疆绿洲高产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05,51(1):11-14.
被引量:5
8
翟云龙,章建新.
密度对超高产春大豆叶粒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05,42(1):5-8.
被引量:16
9
刘金刚,曹永强,孙恩玉,孙滨.
大豆品种产量与有关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杂粮作物,2005,25(1):27-29.
被引量:7
10
谢甫绨,王海英,张惠君,李刚,温学发,杨艳琴,陈贵.
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性状的利用研究 Ⅳ .不同种植密度下剪叶处理对长花序短果枝性状的影响[J]
.辽宁农业科学,2005(1):1-4.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54
1
谢甫绨,董钻,王晓光,孙艳环.
大豆倒伏对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1993,12(1):81-85.
被引量:32
2
李永忠.
东北春大豆区一些主要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J]
.大豆科学,1989,8(1):107-111.
被引量:11
3
常汝镇,陈一舞,邵桂花,万超文.
盐对大豆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的影响[J]
.大豆科学,1994,13(2):101-105.
被引量:46
4
徐庆章,王庆成,牛玉贞,王忠孝,张军.
玉米株型与群体光合作用的关系研究[J]
.作物学报,1995,21(4):492-496.
被引量:91
5
颜宏,赵伟,盛艳敏,石德成,周道玮.
碱胁迫对羊草和向日葵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8):1497-1501.
被引量:103
6
任丽,李绍伟,金建猛,李军华,邓丽,范君龙.
花生旺长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J]
.陕西农业科学,2006,52(1):127-127.
被引量:8
7
王大秋,彭宝,牛建光.
大豆倒伏的预测方法和预防技术措施[J]
.大豆通报,1996(4):3-4.
被引量:1
8
董丽华.
大豆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J]
.大豆通报,1996(1):15-15.
被引量:17
9
张海燕,焦碧婵,李贵全.
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数量性状关系的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2006,34(2):27-29.
被引量:33
10
杜吉到,杜汝军,郑殿峰,张晓艳,梁喜龙,冯乃杰,丁希武,张玉先.
不同密度下大豆茎部性状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18(3):1-4.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4
1
陈小林,杨文钰,陈忠群,王晶晶.
不同施氮水平下净、套作大豆茎秆特征比较研究[J]
.大豆科学,2011,30(1):101-104.
被引量:16
2
季平,张鹏,徐克章,徐晨,冯引弟,李大勇.
不同类型盐碱胁迫对大豆植株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13,32(4):477-481.
被引量:24
3
王存虎,刘东,许锐能,杨永庆,廖红.
大豆叶柄角的QTL定位分析[J]
.作物学报,2020,46(1):9-19.
被引量:8
4
陈晓睿,王影,邱丽娟,陈庆山.
大豆GmBAS1基因的鉴定以及对大豆株型结构的影响[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24,32(1):26-3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9
1
卢洁春,牟保民,郑殿峰,冯乃杰,梁晓艳,冯胜杰,项洪涛.
5-氨基乙酰丙酸对盐碱胁迫下大豆苗期生物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20,39(1):84-89.
被引量:5
2
万燕,闫艳红,杨文钰.
不同氮肥水平下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套作大豆生长和氮代谢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2,38(2):185-196.
被引量:15
3
刘卫国,邹俊林,袁晋,蒋涛,武晓玲,杨文钰.
套作大豆农艺性状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4,36(2):219-223.
被引量:25
4
徐靖宇,周妍,徐明,金晓飞,石连旋.
盐胁迫对大豆萌发中可溶性糖含量影响的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2014(6):1-5.
被引量:8
5
袁晋,罗庆明,刘卫国,杨晨雨,杨文钰,罗玲,邹俊林,王小春,雍太文,杨峰.
气象因子对川中丘陵地区带状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4,36(6):777-783.
被引量:15
6
陈喜凤,孙宁,谷岩,何文安,贾恩吉,赵福林,杨巍,吴春胜,王振民.
不同群体结构下大豆植株抗倒性能的比较[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36(1):33-41.
被引量:16
7
龚万灼,吴雨珊,雍太文,刘卫国,杨峰,杨文钰.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中荫蔽及光照恢复对大豆生长特性与产量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5,37(4):475-480.
被引量:32
8
方萍,刘卫国,邹俊林,汪扬媚,任梦露,张超凡,邓榆川,杨文钰.
间作对鲜食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15,34(4):601-605.
被引量:13
9
吴雨珊,龚万灼,廖敦平,武晓玲,杨峰,刘卫国,雍太文,杨文钰.
带状套作荫蔽及复光对不同大豆品种(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5,41(11):1740-1747.
被引量:24
10
李鑫,张永清,王大勇,罗海婧,刘丽琴,王姣.
水氮耦合对红小豆根系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12):1511-1519.
被引量:30
1
刘生荣,张俊杰,李葆来,贾涛.
灌水对棉花植株形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2003,49(4):10-10.
被引量:3
2
韩清瑞,方成梁,罗永全.
冬小麦倒伏与植株形态及养分平衡的关系[J]
.北京农业科学,1992,10(1):10-14.
被引量:5
3
刘生荣,张俊杰,李葆来,贾涛.
灌水对棉花植株形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中国棉花,2004,31(6):20-21.
被引量:8
4
汕优献2[J]
.杂交水稻,1994,0(S2):19-19.
5
程增书,李玉荣,陈四龙,王瑾,宋亚辉.
河北省新审定的20个花生品种及主要性状分析[J]
.现代农村科技,2016(22):48-50.
被引量:2
6
黄德社.
根据稻株外观形态进行花期预测的研究[J]
.云南农业科技,1990(2):11-13.
7
佟立杰,张凤娟.
水稻品种比较试验[J]
.农村科学实验,2004(3):15-15.
被引量:3
8
王英日.
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简报[J]
.中国农技推广,2003(5):35-36.
9
王亮,景希强,丰光,杨辉,唐文明,李方明.
13个玉米自交系植株形态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J]
.玉米科学,2009,17(3):15-18.
被引量:14
10
张生专.
超级稻Ⅱ优1273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2008(5):13-13.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 第2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