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春梦,政治,什么样的叙事圈套——马原的《虚构》重解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新潮与先锋小说的开先河者之一,马原在当代文学小说史上有不可抹煞的地位。但是他的一些主要的作品,其实在大多数评论者的笔下是语焉不详的。
作者
张清华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5-128,共4页
关键词
《虚构》
马原
春梦
政治
圈套
叙事
先锋小说
当代文学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B84-065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1
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58页.
被引量:1
2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引论》,第162-163页.
被引量:1
3
弗洛伊德:《性欲三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第29页,第28页.
被引量:5
4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典型的梦”,第138-143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
被引量:1
5
.《梦的解析》[M].,..
被引量:4
6
福柯.《疯癫与文明》第七章.刘北成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
1
常彬.
殊途同归的欲望表达——《一个歇斯底里病例的分析片断》与《我在霞村的时候》比较[J]
.广东社会科学,2004(6):138-142.
2
苏耕欣.
自我、欲望与叛逆——哥特小说中的潜意识投射[J]
.国外文学,2005(4):52-59.
被引量:14
3
范荣.
《副领事》中的音乐表现形式及其象征意义[J]
.外国文学研究,2008,30(2):157-164.
被引量:6
4
张喜田.
乡村背景对贾平凹创作的矛盾性影响[J]
.当代文坛,2008(4):71-73.
被引量:1
5
陈伯海.
“思”与“在”——意识活动探源[J]
.社会科学,2009(9):154-163.
6
危磊.
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在现代中国的批评实践论略[J]
.南方文坛,2014(3):49-53.
被引量:2
7
张清华.
细读《透明的红萝卜》:“童年的爱情”何以合法[J]
.小说评论,2015,0(1):96-102.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20
1
吴亮.
一个臆想世界的诞生——评残雪的小说[J]
.当代作家评论,1988(4):75-84.
被引量:31
2
吴亮.
马原的叙述圈套[J]
.当代作家评论,1987(3):45-51.
被引量:148
3
程永新.
那个叫马原的汉人[J]
.西湖,2008,0(3):86-90.
被引量:1
4
陈平原.
独上高楼[J]
.读书,1992(11):134-142.
被引量:3
5
贺桂梅.
先锋小说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J]
.文艺研究,2005(10):11-18.
被引量:33
6
贺桂梅.
“纯文学”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文学性”问题在1980年代的发生[J]
.山东社会科学,2007(2):29-41.
被引量:59
7
杨庆祥.
《新小说在1985年》中的小说观念[J]
.南方文坛,2008(4):62-67.
被引量:5
8
吴亮,李陀,杨庆祥.
八十年代的先锋文学和先锋批评[J]
.南方文坛,2008(6):69-77.
被引量:28
9
张清华.
作为身体隐喻的献祭仪式的《百合花》[J]
.小说评论,2009(2):87-90.
被引量:13
10
李建周.
批评的圈子与尺度——以残雪的接受为例[J]
.文艺争鸣,2011(11):116-11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张清华,李扬.
当代文学中的“潜结构”与“潜叙事”研究[J]
.当代作家评论,2016(5):9-19.
被引量:8
2
张清华.
如何缅怀“黄金时代”——关于马原和80年代的一些话题[J]
.当代文坛,2019(3):28-33.
3
赵坤.
“阐”“诠”视角与当代文学的经典化[J]
.中国文学批评,2021(3):96-104.
被引量:3
4
余竹平.
先锋批评与文学性的重构——以上海先锋批评群体为中心[J]
.当代文坛,2023(6):41-4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敬文东.
何为小说?小说何为?[J]
.文艺争鸣,2018(6):51-67.
被引量:5
2
张清华,刘嘉欣(录音整理).
当代文学中的“潜结构”与“潜叙事”——在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演讲[J]
.海燕,2020(12):5-14.
3
何平,张博实.
“人的文学”与人性叙事的维度——以苏童、余华、阎连科等为中心[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61(6):219-229.
被引量:1
4
王顺天.
“生态批评”的理论输入与本土化实践[J]
.文艺争鸣,2022(11):130-135.
5
周航,张安奇.
“真实论”的时代演进:政治、本真、消解与重建[J]
.文艺争鸣,2022(12):56-61.
6
宁一中,段江丽.
超越亚里士多德诗学开创的研究传统--申丹的“双重叙事进程”理论述论[J]
.湖南社会科学,2023(2):147-154.
被引量:1
7
路翠江.
作为话语场域的“新世纪文学”[J]
.文艺争鸣,2023(9):41-45.
8
谭宇婷.
“文学性”的内核与格非创作的展开路径[J]
.当代文坛,2024(1):134-141.
9
蔡岩峣.
重回文学本身:方法与意义——以张清华的“文学性研究”为讨论中心[J]
.当代文坛,2024(2):33-39.
10
王兆胜.
天心为镜,地心成语——马玉琛小说《羽梵》的精神意趣[J]
.小说评论,2023(6):154-160.
被引量:2
1
肖盈盈.
马原《虚构》的深层意蕴[J]
.文学教育,2008(19):121-123.
被引量:3
2
张清华.
虚构·元虚构——当代小说诗学关键词之二[J]
.小说评论,2012(2):38-44.
3
康慨.
十个开头[J]
.中国新闻周刊,2013(8):86-86.
4
同济学人--马原[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6).
5
梁弓.
阅读大师[J]
.厦门文学,2006(6):29-29.
6
陈晓明.
“重复虚构”的秘密——马原的《虚构》与博尔赫斯的小说谱系[J]
.文艺研究,2010(10):27-39.
被引量:5
7
吕姗姗.
从叙事学角度理解《虚构》中的“我”[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7):33-33.
8
陈晓明.
虚构的圈套与诡秘的体验——重读马原的《虚构》[J]
.扬子江(评论),2006(1):52-62.
被引量:5
9
西川.
20世纪,诗歌的回顾和思考--答西班牙《虚构》杂志四问[J]
.诗潮,2001(1):45-47.
10
陈堃.
诱惑:《糖》的读者接受兼论《虚构》[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0(17):102-103.
文艺争鸣
200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