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碑文与铭文、颂文及诔文的文体关系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碑文作为一种后起的文体样式,在文体特征形成过程中受到多种文体的影响,其中铭文、颂文与诔文三种文体对碑文的影响最大。碑文在文体职能、创作原则、内容格局与语言特征等方面对这三种文体继承颇多。
作者
李贵银
机构地区
辽宁大学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5-220,共6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关键词
碑文
铭文
颂文
诔文
文体关系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3
1
严可均校辑.《全后汉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876、884、885、613、792、886、1010、888-889、624、1014、1023,1039,1039、1040,1043,1022,1000、1028、628、719、836、830、885页.
被引量:1
2
范文谰.《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214、214、157、212、214页.
被引量:1
3
《礼记正义》卷四十九,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285页.
被引量:1
4
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1736.
5
严可均校辑.《全三国文》卷二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1196、1156、1156、1137页.
被引量:1
6
范晔.《后汉书》卷二十三,李贤等注,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814页.
被引量:1
7
徐师曾著 罗根泽校点.《文体明辨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页100-102.
被引量:16
8
严可均校辑.《全晋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1767页.
被引量:3
9
王充.《论衡校释》卷二十,黄晖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850页.
被引量:1
10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75页.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38
1
郭英德.
论历代《文选》类总集的分体归类[J]
.中国文化研究,2004(3):1-17.
被引量:7
2
杨雨.
音乐文学系统和诗学系统的裂变与交融[J]
.求索,2006(7):184-186.
被引量:2
3
俞樟华,方梅.
论古代集句[J]
.江苏社会科学,2007(4):183-187.
被引量:4
4
高华平.
赞体的演变及其所受佛经影响探讨[J]
.文史哲,2008(4):113-121.
被引量:8
5
张思齐.
诗意栖居与对诗词歌赋的文类观照[J]
.广东社会科学,2009(3):128-135.
6
李南晖.
作为国史材料的唐人偏记小说——以行状为中心[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4):15-23.
被引量:8
7
卫朝晖.
《文心雕龙》之“文德”说考辨[J]
.东岳论丛,2009,30(7):87-92.
8
易秀娟,曾宪章.
《文心雕龙·乐府》之“乐”管窥[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6):92-93.
9
王德华.
唐前七体讽谏功能发微[J]
.学术月刊,2010,42(2):96-104.
被引量:3
10
杨霞,王洲明.
试论《潜夫论》深潜之美[J]
.学术界,2010(6):161-16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9
1
吴承学,陈赟.
对“文本于经”说的文体学考察[J]
.学术研究,2006(1):119-124.
被引量:27
2
姚爱斌.
论中国古代文体论研究范式的转换[J]
.文学评论,2006(6):42-48.
被引量:10
3
徐浩.
从《性自命出》到《文心雕龙》:“文起于情”的文源说[J]
.求是学刊,2012,39(6):115-121.
被引量:1
4
王博.
《诗》学与心性学的开展[J]
.中国社会科学,2013(2):130-140.
被引量:11
5
常森.
新出土《诗论》以及中国早期诗学的体系化根源[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6(1):113-123.
被引量:8
6
张健.
《文心雕龙》的组合式文体理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4(3):31-41.
被引量:7
7
钱志熙.
先秦“诗言志”说的绵延及其不同层面的含义[J]
.文艺理论研究,2017(5):6-18.
被引量:14
8
杨化坤.
论颂、铭、碑三种文体的关系[J]
.天中学刊,2018,33(4):90-95.
被引量:1
9
李凯,缪勇.
《文心雕龙·原道》之“道-德-圣-文”含义及其关系疏解[J]
.文艺理论研究,2018,0(6):159-16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吴志刚.
核心与边缘的交互:《文心雕龙》文体组合原则发微[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2(1):165-18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任悦,姚爱斌.
批判、译借、转换——郁达夫现代散文文体观的建构与实践[J]
.江西社会科学,2024,44(4):80-86.
1
吕颂文.
给女儿梳头[J]
.天津文学,2010,0(6):96-96.
2
余馥凝.
诗与文的暧昧——浅论诗歌与散文、散文诗与诗散文的文体关系[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9):164-164.
3
操瑞文,张晓利.
论周密词与其笔记的内在关联[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4(5):20-25.
被引量:1
4
操瑞文.
论周密以笔记为词现象[J]
.中国韵文学刊,2013,27(2):26-32.
5
李金钉,刘立群.
近代以来魏晋南北朝颂体文研究述评[J]
.青年文学家,2014,0(12X):38-39.
6
尚学峰.
东汉颂文的文化特征[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5):53-58.
7
顾冰峰,孙立尧.
苏轼铭文探析[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0(3):1-11.
8
赵小华.
礼乐繁盛、文物彬彬:初盛唐颂文发展论[J]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论丛,2012(1):267-271.
9
赵小华.
论初盛唐礼乐文化视野下的颂文特征[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5):77-81.
10
陈鹏,丁一(校对).
论六朝颂文的骈化及其艺术得失[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45-48.
被引量:1
社会科学辑刊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