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国际分工、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发展战略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动与国际分工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要在更高的层次参与国际分工,离不开对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的相互关系的把握。文章首先总结了当代国际分工新特点,阐述了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内在联系,并对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发展战略提出了对策建议。
作者
闫鸿鹂
机构地区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北方经济》
2009年第22期35-36,共2页
Northern Economy
基金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全球金融危机下贵州省承接国际和区域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批准号:09GHQN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
国际分工
国际产业转移
产业发展
分类号
F114.1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F121.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1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4
1
朱文晖.
中国国际贸易地位的上升与国际分工方式的转变[J]
.教学与研究,2004(2):20-28.
被引量:8
2
张二震,安礼伟.
国际分工新特点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新思路[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22(12):64-67.
被引量:16
3
卢根鑫.
试论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及其效应[J]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4):33-42.
被引量:100
4
李东阳著..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95.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马来西亚.www.miti.gov.my/trd-figures.html.,.
被引量:1
2
..http://chinesenewsnet.com,2003年9月30日.
被引量:1
3
.“美报认为中国经济成功促进拉美经济增长”.新华网http://www.sina.com.cn,2003年9月30日9:51.
被引量:1
4
.世界贸易组织网站.http://www.wto.org.,.
被引量:1
5
.本节和下节关于日本进口市场占有率的数据来自台湾“经济部”.全球资讯网http://www.moea.gov.tw.,.
被引量:1
6
..中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eom.gov.cn.,./,.
被引量:1
7
..根据欧盟贸易网站http://europa.eu.int/comm/trade/有关数据计算得出.,.
被引量:1
8
.“卢武铉访华成为中韩经贸发展新契机”.中新网,2003年7月8日15:03:33.
被引量:1
9
..台湾“经济部”全球资讯网http://www.moea.gov.tw.,.
被引量:1
10
Statistical Handbook of Korea 200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21
1
张二震,戴翔.
数字经济、要素分工与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J]
.思想理论战线,2022(1):118-127.
被引量:7
2
郑直.
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宏观、微观和产业三个维度[J]
.大众投资指南,2019,0(19):33-33.
3
马元柱.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新格局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J]
.学术问题研究,2006,0(1):1-6.
4
徐奇,何尚伟,李悝.
中国IC产业转移要素分析[J]
.中国科技产业,2005(4):38-41.
5
吴进红.
外商直接投资的加工贸易倾向与产业升级[J]
.南京社会科学,2005(7):23-26.
被引量:11
6
卫兴华,刘斌.
2004年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J]
.经济评论,2005(4):111-117.
7
苏杨.
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综述[J]
.中国商界,2008(3):159-160.
被引量:5
8
张为付,张二震.
FDI与长江三角洲制造业发展的实证研究[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5):54-58.
被引量:10
9
孙伟.
外贸增长:从外生变量推动转变到内生变量推动[J]
.商业研究,2006(12):97-99.
10
张孝锋,蒋寒迪.
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27(4):104-107.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14
1
李靖.
新型区域产业分工研究综述[J]
.经济经纬,2009,26(5):56-59.
被引量:5
2
王程.
基于核心企业的产业集群演化机理分析[J]
.当代经济科学,2005,27(6):102-103.
被引量:12
3
何立胜,汪桂霞.
产业转移、产业承接、产业升级[J]
.当代经济,2006,23(06X):6-8.
被引量:17
4
杨淑娥,袁春生,丁善明.
高科技企业集群化成长的资源获取与资源供给缺失[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8):76-78.
被引量:1
5
刘贵富.
产业链的基本内涵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8):92-96.
被引量:74
6
Mirata,M.,T.Emtairah.Industrial symbiosis networks andthe contribution to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The case of theLandskrona industrial symbiosis programme. Journal ofCleaner Production . 2005
被引量:1
7
金湛.
第三次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移对中国企业转型的影响效应分析[J]
.时代经贸(下旬),2008,6(10):71-72.
被引量:1
8
华金科.
产业转移园区:开发区发展的新模式[J]
.北方经济,2009(18):29-30.
被引量:5
9
江洪.
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现状、问题与建议[J]
.中国经贸导刊,2009(18):5-6.
被引量:14
10
廖文龙,龚三乐.
产业转移对广西产业结构演化影响的实证分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09(10):13-17.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
1
刘友金,袁祖凤,周静.
基于Logistic模型的产业集群式转移条件研究[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27(2):32-36.
被引量:8
2
张玉胜.
铜陵承接铜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J]
.冶金经济与管理,2011(5):21-2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刘珂.
产业集聚区向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研究[J]
.中州学刊,2012(4):53-55.
被引量:11
2
钟足峰,许抄军.
基于种群生态学理论的雷州半岛物流体系构建[J]
.物流技术,2013,32(7):46-49.
被引量:1
3
李世杰,唐潇丹.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地区间迁移的研究进展:动因、路径及效应[J]
.学习与实践,2013(9):52-59.
被引量:5
4
李停.
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的产业集群式转移条件及政策适配性研究[J]
.区域经济评论,2015(1):114-122.
被引量:11
5
刘军跃,王海云,汪乐,苏莹.
产业集群转移研究综述[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29(4):42-48.
被引量:7
6
罗莹.
产业集群式转移促进区域产业链整合创新的一般模式[J]
.对外经贸,2017(1):88-90.
被引量:1
7
刘营,王泽敏,燕中州,王天伟.
资源指向型产业的发展与转型——以铜陵冶铜产业为例[J]
.天津经济,2017,0(1):3-6.
8
马驰洋.
推进产业经济集群发展的路径研究[J]
.中国商论,2014,0(6Z):203-204.
被引量:1
9
刘祖含.
浅议产业经济集聚向产业经济集群升级[J]
.中国证券期货,2013,16(1X):146-146.
被引量:5
1
翟志华.
西部开发必须参与国际分工[J]
.价格与市场,2001(10):6-7.
2
李泊溪.
跨世纪中国特区发展展望[J]
.开放导报,1995(3):1-4.
3
李泊溪,刘旭.
特区型地区的经济发展[J]
.特区实践与理论,1996(9):18-20.
4
张二震.
经济全球化、WTO与我国的产业发展[J]
.华东经济管理,2000,14(1):21-24.
被引量:4
5
李戈.
参与国际分工 发展经济特区:纵谈黄河三角洲开发[J]
.山东经济,1993(4):8-10.
6
陈晓燕,张瑶,陈玉娇.
浅析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J]
.大众商务,2010(8):41-41.
7
路云.
参与国际分工 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J]
.经济问题探索,2001(8):44-46.
8
金欧儿.
宁波加工贸易的发展优势、劣势及对策[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4):96-97.
被引量:1
9
李敏.
跨国投资——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J]
.辽宁经济,2003(7):34-34.
10
尹翔硕.
两种比较优势与技术进步——比较优势与科教兴国理论思考[J]
.国际贸易,2001(11):22-25.
被引量:2
北方经济
2009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