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和谐社会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最新诠释,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更高层次的结合,对突破我国的发展难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
王文
李培湘
机构地区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现代农业》
2009年第9期85-88,共4页
Modern Agriculture
关键词
和谐社会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共产党宣言》
创新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741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被引量:5163
2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6.27.1.
被引量:202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373.
被引量:220
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9日.第1版
被引量:94
5
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N].人民日报,2007-02-27.
被引量:73
6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88.
7
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5741
1
张红.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新农村建设思想的创新特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3(6):1-4.
被引量:2
2
许建兵.
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特色社区建设[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2):82-85.
被引量:1
3
杨杰,罗宝丽.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伦理解读[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231-234.
被引量:3
4
冯进.
关于创建和谐校园的道德思考[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17(1):78-80.
被引量:3
5
郭家骥.
云南的民族宗教问题与和谐社会建设[J]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6):44-54.
被引量:11
6
唐皇凤.
制衡资本权力——转型中国确保制度正义的关键[J]
.公共管理学报,2008,5(3):1-12.
被引量:10
7
周玉文.
共产党员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作用发挥的思考——兼论胡锦涛关于党员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思想[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25(4):64-66.
8
谢宗颖.
新时期领导文化的人本吁求[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11(2):40-42.
9
孙波.
论荀子的社会和谐观[J]
.社科纵横,2008,23(5):129-130.
10
郑小锋.
如何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
.文教资料,2007(31):133-134.
同被引文献
7
1
杨莉.
论我国居民收入现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11):72-74.
被引量:1
2
郭宏升.
收入分配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J]
.阴山学刊,2006,19(4):34-42.
被引量:12
3
魏军.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3):71-73.
被引量:3
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7(1).
被引量:3
5
刘耀森.
收入差距扩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负面影响[J]
.商业时代,2007(22):7-8.
被引量:4
6
曹冬梅,吴敏先.
从社会和谐到和谐社会--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探索[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5):4-10.
被引量:3
7
董全瑞,赵哲.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及原因解释[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11(8):31-3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田新春,于涛.
收入差距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J]
.科技信息,2010(26):99-99.
1
聂爱芹.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J]
.党史博采(下),2012(9):30-31.
2
高尚全.
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研究[J]
.人民论坛,2007(19):26-28.
被引量:2
3
钟发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传统文化渊源[J]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5(10):3-3.
被引量:1
4
范晓峰,于春梅.
传统和谐思想与现代和谐社会理论[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27-28.
5
提倡和谐文化不是向传统文化回归[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95-95.
6
冷溶.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1):5-9.
被引量:13
7
欧阳坚.
以改革创新破解文艺院团发展难题[J]
.今日中国论坛,2010(9):34-37.
8
刘斌.
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三重维度[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7(1):11-16.
9
郑永廷,聂立清.
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与价值取向——兼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5):11-14.
被引量:17
10
谭国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J]
.重庆社会科学,2009(3):10-15.
现代农业
2009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