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史》《汉》“儒宗”差异探析——以叔孙通、董仲舒为中心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史记》以叔孙通为"汉家儒宗",《汉书》判定的"儒宗"达12人。对比"儒宗"中《史》《汉》均有记载的叔孙通和董仲舒,差异源自判定"儒宗"的标准不同。在学说价值上,《史记》注重儒学的社会效用,《汉书》强调学术造诣;在致用问题上,《史记》强调对时机的把握,《汉书》突出学问和学养。从根本上,这是《史》《汉》对儒学内容和致用途径理解不同造成的。
作者
吴祖春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哲学系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2-127,共6页
Modern Philosophy
关键词
儒学
儒宗
标准
《史记》
《汉书》
分类号
B234.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0
1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867.
2
.《楚元王传》[M].,..
被引量:1
3
周斌.
《史记·叔孙通传》的真实旨趣与论赞脱误补正[J]
.史学月刊,2004(2):122-124.
被引量:4
4
丁毅华.
从叔孙通到公孙弘:儒学在汉代演变的轨迹[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22(3):53-56.
被引量:3
5
蔡尚思著..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520.
6
.《汉书·五行志上》[M].,..
被引量:6
7
华友根.
叔孙通为汉定礼乐制度及其意义[J]
.学术月刊,1995,27(2):53-57.
被引量:14
8
.《史记·儒林列传》[M].,..
被引量:34
9
蒋国保.
汉儒称“儒学”为“儒术”考[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1):128-134.
被引量:5
10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M].,..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诸子集成》第6册,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第351页.
被引量:2
2
《史记》第6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093页.
被引量:1
3
《史记》第7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143页.
被引量:1
4
《史记》第10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117—3118页.
被引量:2
5
《汉书》第12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205页.
被引量:1
6
《二十五史》第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33,175,258页.
被引量:1
7
《汉书》第6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728页.
被引量:1
8
《诸子集成》第2册,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第121页.
被引量:1
9
《诸子集成》第4册,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第182页.
被引量:1
10
谭业谦.《公孙龙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55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65
1
王玺.
作舞明功:《武德》舞与两汉宗庙舞的演变[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4(1):45-51.
2
雷戈.
论"后战国时代"[J]
.学术月刊,2004,36(9):67-73.
被引量:4
3
吕丽.
古代冠服礼仪的法律规制[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10(6):55-59.
被引量:1
4
陈鼓应.
先秦道家之礼观[J]
.中国文化研究,2000(2):1-11.
被引量:22
5
施丁.
司马迁写西汉官场风气[J]
.史学史研究,2001(1):22-31.
6
王中江.
经典的条件:以早期儒家经典的形成为例[J]
.中国哲学史,2002(2):48-54.
被引量:20
7
李振纲.
名家思想再探[J]
.哲学研究,2001(8):71-79.
8
温乐平.
试说秦汉社会消费观念由“尚俭”向“崇奢”的演变[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2):88-97.
被引量:10
9
牟成文.
从“天人合一”的源处追寻其原初价值意义——兼评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天人观[J]
.江汉论坛,2005(7):58-61.
被引量:5
10
王光松.
孔子“有德无位”:一个儒学史上的伤感问题[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6(2):48-5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3
1
施丁.
董仲舒天人三策作于元光元年辨——兼谈董仲舒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创始人[J]
.社会科学辑刊,1980(3):92-101.
被引量:14
2
简修炜.
地主世家和豪族形成的历史考察[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13(3):30-38.
被引量:5
3
余太山.
《后汉书·西域传》与《魏略·西戎传》的关系[J]
.西域研究,1996(3):47-51.
被引量:5
4
黄怀信.
《孔丛子》的时代与作者[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7(1):31-37.
被引量:29
5
王次炤.
美善合一的审美观念及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实践的影响[J]
.音乐研究,1995(4):39-45.
被引量:18
6
黄宛峰.
叔孙通、陆贾与汉初的儒学走向[J]
.史学月刊,1995(3):17-22.
被引量:12
7
华友根.
叔孙通为汉定礼乐制度及其意义[J]
.学术月刊,1995,27(2):53-57.
被引量:14
8
朱子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质疑[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6):91-94.
被引量:4
9
赵国华.
汉代学术主体评论研究[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7,27(1):1-6.
被引量:1
10
赵沛.
汉代儒学入仕到门阀垄断[J]
.甘肃社会科学,1999(3):46-4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屈濤.
朝廷與儒宗——《魯峻碑》所見漢末儒者標榜風氣的形成[J]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21(2):1-28.
2
钱茂伟,王松.
由《春秋》纯儒而“益世”儒宗--《汉书》对董仲舒武帝朝地位的重构[J]
.史学史研究,2020(1):1-10.
被引量:2
3
王昊哲.
事能抑或守学--《魏略·儒宗传》考释[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42(4):12-16.
4
张俊杰,叶明春.
叔孙通与西汉初年的宗庙音乐[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4(2):24-30.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屈濤.
朝廷與儒宗——《魯峻碑》所見漢末儒者標榜風氣的形成[J]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21(2):1-28.
2
王昊哲.
事能抑或守学--《魏略·儒宗传》考释[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42(4):12-16.
1
朱清如.
略论秦汉变革之际的叔孙通[J]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2):48-51.
被引量:1
2
黄益群.
叔孙通——儒学走向庙堂的起点[J]
.政协天地,2013(2):83-85.
3
胥仕元,王险峰.
汉初礼治与皇权巩固[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6):122-127.
被引量:5
4
杨义芹.
公正、善、正当辨析[J]
.山东社会科学,2010(5):163-166.
被引量:6
5
杨鑫.
叔孙通之“进退与时变化”与汉代儒学的转向[J]
.孔子研究,2016(2):86-92.
被引量:4
6
英瑞.
儒者的智慧[J]
.人事天地,2007(5):6-6.
7
王耀全,王艳红.
儒道养生思想在当代社会的效用[J]
.才智,2010,0(5):151-151.
8
王文凯.
顺势而为 与时俱进——叔孙通对时事的认识和儒学的实践[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3):84-88.
被引量:1
9
胡岳潭.
叔孙通与汉初儒学[J]
.贵州文史丛刊,2006(3):6-9.
被引量:1
10
王文凯.
难于进取 可与守成——叔孙通对儒学的认识与实践[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25(2):42-44.
现代哲学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