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新诗运动及“非诗化”漫议——以柯岩诗歌批评实践为中心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51,共4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参考文献1
-
1柯岩.六十年后的作业[M]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
1包弼德.对历史背景的阐述:11世纪的新世界——思想意识形态与历史:两个初步的问题(之二)[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5):13-25. 被引量:2
-
2陈忠祥.论《诗经》与《圣经》中的女性形象[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0(3Z):113-114.
-
3李文钢.重绘新诗地图——读张松建《现代诗的再出发》[J].诗探索,2011(3):204-207.
-
4孙良好.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活化石”——九叶诗派研究综述[J].中外诗歌研究,2009(2):27-28.
-
5吴晓东.历史、审美、文化的统一——评孙玉石先生的新著《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1):155-157. 被引量:2
-
6吴志芳.试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三阶段[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4-15.
-
7刘巧萍.在基督教视角下解读《简·爱》[J].长城,2013,0(06X):62-63.
-
8孙良好.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活化石”——九叶诗派研究综述[J].文学评论,2009(2):178-182.
-
9竹风.朴素的生活亮点——读胡丰庆《丰耕集》[J].当代教育,2015(1):76-77.
-
10易彬.“自然诗人”李少君[J].文艺争鸣,2010(2):107-111. 被引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