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对法律的拷问——“风险社会的形成与法的确定性”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6
出处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5-158,共4页
Ecupl Journal
同被引文献122
-
1王贵松.论法治国家的安全观[J].清华法学,2021,15(2):21-37. 被引量:37
-
2魏汉涛.人类基因编辑行为的刑法规制[J].法商研究,2021,38(5):102-115. 被引量:20
-
3谭翀,张亦慧.突发事件中的风险认知偏差与应对[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1(6):146-147. 被引量:12
-
4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被引量:7514
-
5杨雪冬.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56(4):61-77. 被引量:294
-
6斯蒂夫·克鲁克,穆易.风险的秩序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56(4):87-93. 被引量:12
-
7刘婧.风险社会与责任伦理[J].道德与文明,2004(6):34-38. 被引量:16
-
8王全兴.社会法学的双重关注:社会与经济[J].法商研究,2005,22(1):15-18. 被引量:30
-
9郑杭生,洪大用,杨雪冬,彭萍萍.热话题与冷思考(三十五)——关于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的对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1):40-47. 被引量:6
-
10李海平.论风险社会中现代行政法的危机和转型[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2(1):79-84. 被引量:9
引证文献6
-
1石晶.人体基因科技风险规制路径的反思与完善——以宪法与部门法的协同规制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2,28(2):100-118. 被引量:7
-
2刘琦.风险社会的挑战与经济法应对——整体主义视角的解析[J].经济法论坛,2020(2):39-50. 被引量:7
-
3张海柱,郭政兵.“风险社会”在中国:研究聚焦与治理指向——基于CSSCI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风险灾害危机研究,2021(1):19-38. 被引量:2
-
4李树.分配正义的双重路径及其法律调整[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2,14(5):50-57. 被引量:3
-
5何香柏.风险社会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反思与变革——以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为切入点[J].法学评论,2017,35(1):128-137. 被引量:18
-
6彭飞荣.法律与风险:基于卢曼“二阶观察”方法的观察[J].清华法律评论,2011,5(1):106-12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8
-
1李建欢.整体主义方法论下的经济法权利体系再探——基于主体差异性的分析[J].湘江青年法学,2023(1):206-227.
-
2吴梓源.人体胚胎属性的理论批判与制度走向[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3,29(6):186-204. 被引量:2
-
3冯志宏.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财富分配与风险分配[J].探索与争鸣,2014(11):56-58. 被引量:2
-
4冯志宏.现代性视域中的财富分配与风险分配[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4):13-16.
-
5何香柏.风险社会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反思与变革——以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为切入点[J].法学评论,2017,35(1):128-137. 被引量:18
-
6吴贤静.土壤环境风险评估的法理重述与制度改良[J].法学评论,2017,35(4):165-174. 被引量:9
-
7黄迪,刘海东,王亚男.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关系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2018,10(3):44-47. 被引量:3
-
8王琳.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29(10):4-7. 被引量:2
-
9何香柏.环境规制的权力行使与制度约束——美国谢弗林案的借鉴[J].法学评论,2019,0(5):173-186. 被引量:3
-
10彭梓宜.“常州毒地案”的法学思考[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22):40-41.
-
1于辉,计银波.浅析法的客观性价值之所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8):87-88.
-
2张孟霞.城市与法律的生长--“法律中的城市与城市中的法律”学术研讨会综述[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13(6):152-154.
-
3李秀清.困惑与期待[J].社会科学论坛,2009(4):91-93.
-
4周敏.提高《法学》教学质量的反思[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30):311-311.
-
5周艳.法治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维[J].中国电子商务,2010(4):209-209.
-
6给《法学》投稿请在电子邮箱主题栏写明姓名和文章标题[J].法学,2009(11).
-
7给《法学》投稿请在电子邮箱主题栏写明姓名和文章标题[J].法学,2009(12).
-
8张孟霞.法律与现实之间——“法律的现实与现实的法律”学术研讨会综述[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14(6):153-155.
-
9给《法学》投稿请在电子邮箱主题栏写明姓名和文章标题[J].法学,2009(5).
-
10给《法学》投稿请在电子邮箱主题栏写明姓名和文章标题[J].法学,200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