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化研究的必然性——走出本质论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伯明翰传统的文化研究传人中国,开始受到学界认真关注,应是1990年代后期的事情。有鉴于本文作者过去曾经是,现在也还是在文艺学的体制之内写过一些文化研究的有关著述,对于文艺学让许多先辈学者忧心忡忡的文化研究转向,可以说是深有体会。某种程度上说,坚持文艺学的文学本位研究,抑或拓边恳土,藉文化研究的因由开辟新的疆域,
作者
陆扬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17,共5页
基金
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本质论
文艺学
90年代
文学本位
伯明翰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A849.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1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Clifford Geertz,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3, p.89.
被引量:1
2
汪晖.
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J]
.电影艺术,1995(1):12-16.
被引量:25
3
陆扬,路瑜.
大众文化研究在中国[J]
.天津社会科学,2003(6):108-112.
被引量:13
4
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109页.
被引量:37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包亚明 等.《上海酒吧—空间、消费与想象》[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1
1
赵鹿鸣.
私纪录片的概念梳理与公共性刍议[J]
.电影新作,2020(2):109-115.
被引量:9
2
韩琛.
王朔与新时期中国电影的文化转型[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5):66-69.
被引量:1
3
胡风霞,盛邦跃.
简析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J]
.消费导刊,2008,0(20):219-219.
4
单世联.
审美现代性的主题与问题——康德美学在现代中国[J]
.社会科学战线,2004(5):15-24.
被引量:9
5
金惠敏.
图像增殖与文学的当前危机[J]
.中国社会科学,2004(5):167-178.
被引量:53
6
程世波.
“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中的身体视角及其难题[J]
.求索,2004(12):131-133.
被引量:1
7
陈望衡,吴志翔.
美学的焦虑与价值基座[J]
.学术月刊,2005,37(3):80-89.
被引量:4
8
黄式宪.
从“后殖民”批评到新左翼激进文化批判——质疑某种“精英视角”对“第五代”电影的“盘点”[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5):24-32.
被引量:5
9
唐欣.
在生活和艺术之间——简论口语诗的意义和影响[J]
.甘肃社会科学,2005(5):136-139.
被引量:3
10
高建平.
文学与图像的对立与共生[J]
.文学评论,2005(6):126-135.
被引量:36
同被引文献
9
1
马征.
文化研究在中国[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1):91-96.
被引量:5
2
周凡.
论拉克劳后马克思主义转向之前的接合概念[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2):55-64.
被引量:4
3
钱文亮.
道德归罪与阶级符咒:反思近年来的诗歌批评[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6(6):5-11.
被引量:10
4
周凡.
从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上)——拉克劳与莫菲思想演进的全景透视[J]
.学术月刊,2008,40(5):40-48.
被引量:6
5
卢衍鹏.
文化研究的合法化进程与学科化冲动[J]
.学术论坛,2008,31(9):182-184.
被引量:2
6
陆扬.
文艺学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转向[J]
.天津社会科学,2009(6):101-105.
被引量:3
7
陆扬.
费瑟斯通论日常生活审美化[J]
.文艺研究,2009(11):18-26.
被引量:12
8
王晓明.
文化研究的三道难题——以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为例[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1):5-17.
被引量:25
9
牛学智.
反抗常规与黑暗的旅行(一)——世纪之交南帆的文学理论批评选择[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9,0(5):129-13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卢衍鹏.
文化研究的流散化与本土化——兼论文化研究的中国学派[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6):64-68.
被引量:1
2
杨玲.
接合:本土文化研究的立场和方法[J]
.文化艺术研究,2010,3(3):13-1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卢衍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何与何为[J]
.民族艺术研究,2011,24(6):5-10.
被引量:4
2
张文锋.
立场与方法:反思中国当代广告文化批判研究[J]
.文化学刊,2012(1):53-57.
被引量:1
3
张文锋.
立场与方法:反思中国当代广告文化批判[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0(4):8-12.
4
廖敏.
道家文化的当代心理学价值及其实现[J]
.社会心理科学,2012,27(9):107-114.
被引量:2
5
周潞鹭.
“接合”、“双重接合”与“三重接合”——文化研究关键概念的演进与辨析[J]
.人文杂志,2014(4):53-58.
被引量:5
1
江学恭.
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本质论[J]
.理论与创作,2005(3):4-8.
2
李敬敏.
全球一体化中的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学[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5):53-56.
被引量:11
3
黄青喜.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6):94-97.
被引量:1
4
李浴洋.
从想象农民开始——读张丽军的《想象农民》[J]
.文艺争鸣,2009(11):151-152.
被引量:1
5
郜迪.
中国古代祈雨习俗及祈雨文学研究综述[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4,34(2):38-42.
被引量:1
6
刘晓春.
文化本真性:从本质论到建构论——“遗产主义”时代的观念启蒙[J]
.民俗研究,2013(4):34-50.
被引量:32
7
郝吉环.
刻板化: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问题与对策[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4(4):56-57.
8
张洪伟,王晶.
创业文化本质论[J]
.广西社会科学,2013(10):155-160.
被引量:9
9
萧俊明.
新葛兰西派的理论贡献:接合理论[J]
.国外社会科学,2002(2):33-39.
被引量:18
10
祝小兵.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认识与和谐社会建设[J]
.管理观察,2009(9):189-190.
文艺争鸣
2009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