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夸张辞格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修辞格的研究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课题,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但多是描写性质的。本文考察了夸张辞格的几种定义以及它与其他修辞格之间的联系,分析了夸张辞格的本质、基础、手段,从而探讨了夸张辞格的形成机制,重新对夸张辞格加以诠释。
作者
李红
机构地区
徐州师范大学
出处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8-39,108,共3页
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关键词
夸张
形成机制
情感
偏离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陆俭明.
关于汉语修辞研究的一点想法[J]
.修辞学习,2008(2):1-5.
被引量:28
2
江天.
论夸张[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3(5):50-54.
被引量:2
3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第3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03.
4
王希杰著..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535.
5
张弓著..现代汉语修辞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295.
共引文献
28
1
蒋庆胜.
兼义辞格特性研究:语法-语用互动视角[J]
.外国语言文学,2021,38(2):115-125.
2
张春泉.
修辞心理过程个案考察之三——以朱德熙《评改两篇说明文》为例[J]
.修辞学习,2008(5):61-64.
3
江结宝.
传统黄梅戏俗语构成研究[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2):59-66.
被引量:2
4
伍铁平.
关于我国语言学界当前学风的几个问题(上)[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42-49.
被引量:1
5
王希杰.
修辞研究、修辞学史和修辞学评论——修辞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81-86.
被引量:3
6
汪国胜,冯广艺.
新时期的汉语修辞研究[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3):78-83.
被引量:4
7
刘亚猛.
当代西方人文学科的范式转换及中国修辞学的发展模式[J]
.修辞学习,2009(6):17-22.
被引量:5
8
吴克炎.
追求雅韵,同归殊途——英汉消极修辞“求雅”途径辨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2):67-71.
被引量:16
9
王寅.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J]
.当代修辞学,2010(1):45-55.
被引量:34
10
刘伟民.
简论隐性知识与汉语修辞教学[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7):115-11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9
1
俞理明,蒋勇.
隐喻性夸张与复合空间[J]
.外国语言文学,2004,21(4):1-5.
被引量:4
2
宋长来.
论夸张的关联性[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55-58.
被引量:9
3
蔡曙山.
关于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12个问题——与约翰·塞尔教授的对话[J]
.学术界,2007(3):7-17.
被引量:33
4
塞尔.心灵、语言和社会[M].李步楼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09.
被引量:10
5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被引量:144
6
金在权.随附性的种种概念[A].高新民,储昭华.心灵哲学[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8.
被引量:2
7
Brentano, F. Psychology from an Empirical Standpoint[M]. London: Routledge, 1993.
被引量:1
8
Davidson, D. Mental Event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被引量:1
9
Husserl. Formal and Transcendental Logic[M]. The Hague: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69.
被引量:1
10
Jacob, P. What Minds Can Do[A]. 高新民,储昭华.心灵哲学[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李媛霞.
夸张的生成机制[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20(4):18-23.
1
向莉.
《红楼梦》夸张辞格的情感特征探析[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6):74-77.
被引量:1
2
闫伟.
论夸张辞格形成的规约性[J]
.时代文学,2008(20):19-20.
3
张大友.
鲁迅诗歌修辞探微[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4(1):66-70.
4
陈辉.
英汉数量夸张辞格与文化对比[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118-122.
被引量:2
5
刘艳玲.
《醒世姻缘传》詈语的修辞特色[J]
.济宁学院学报,2012,33(4):15-21.
被引量:2
6
肖晓丹.
夸张辞格框架下伊沙木笑话研究[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2):54-59.
7
杨峥琳.
略论夸张的修辞效应[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9(1):57-59.
被引量:2
8
王生龙.
汉语言学中夸张的语义要素与运用原则[J]
.时代文学,2009(12):90-91.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