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安徽县域工业跨越式发展之路径选择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无论从战略或战术的角度分析,路径选择问题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成败。理论的阐述和现实的佐证都表明,发展县域经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县域工业跨越式发展。选择适宜安徽区域内县域工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最佳路径,必须着力调整结构,发挥并壮大比较优势产业,处理好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三者的替代关系,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架构,才能掌握先机,赢得主动权,实现县域经济的突破。
作者
完谨裕
机构地区
中共天长市委党校
出处
《经济师》
2009年第11期278-279,共2页
关键词
县域工业
科学发展
调整结构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薛国琴.
中国专业化产业区的个案调查与分析[J]
.经济纵横,2005(12):12-15.
被引量:2
2
王亚玲,张旭明.
战略联盟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企业的对策[J]
.经济纵横,2005(12):71-73.
被引量:6
3
张平.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J]
.经济管理,2005,31(19):21-23.
被引量:6
4
王运宝.
皖浙毗邻县域的东向发力[J]
.决策,2005(9):40-42.
被引量:1
5
陆荣.
构建安徽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平台[J]
.江淮论坛,2005(3):49-54.
被引量:2
6
唐敏,张廷海.
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制约因素[J]
.经济管理,2005,31(7):36-39.
被引量:6
7
侯光明,刘存福.
中小民营企业集群:社会网络视角的分祈[J]
.经济管理,2005,31(5):14-17.
被引量:16
8
陈迅,杨守鸿,赵三英.
论技术战略联盟框架下的产业集群及竞争优势[J]
.经济纵横,2005(1):55-56.
被引量:4
9
周金堂著..国家背景下的工业化与县域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299.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唐敏,张廷海.
产业集群创新优势与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效率改进[J]
.经济管理,2004,30(13):36-40.
被引量:13
2
陆立军.
略论“温州模式”的精髓与创新[J]
.中国农村经济,2004(12):33-39.
被引量:16
3
道.诺斯.
制度变迁理论纲要[J]
.改革,1995(3):52-56.
被引量:208
4
青木昌彦 奥野正宽 冈崎哲二.市场的作用国家的作用[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被引量:12
5
顾强.“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趋势分析”[A]..《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C].,2003年版..
被引量:1
6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97..
被引量:9
7
.[N].《经济日报》,2002年3月11日.
被引量:34
8
Poter, 2000, Location, 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ocal dusters in a global economy,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vol. 14 pp. 15-20.
被引量:1
9
.[N].《经济日报》,2004年7月5日.
被引量:10
10
程必定.《21世纪初期安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转变》[A]..见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11版《十六大后安徽发展问题纵论》[C].,.第9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9
1
贺亚兰,刘存福,侯光明.
社会网络中的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理分析[J]
.商业时代,2006(22):43-44.
被引量:1
2
贺亚兰,刘存福,侯光明.
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形成机理探析[J]
.生产力研究,2006(11):17-19.
被引量:4
3
汤美润,宋相豫,何跃勇.
新经济下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选择新机制[J]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7):35-37.
4
章建新,丁建石,白晨星.
基于社会网络的产业集群创新效应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8):132-134.
被引量:6
5
刘国岩.
创新型大企业的战略联盟伙伴的选择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7(09S):152-153.
被引量:1
6
陆辉,陈晓峰,姜荣.
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创新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的分析[J]
.乡镇经济,2007,23(9):45-48.
被引量:4
7
赵延东,杨俊.
转型期我国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合作的信任基础[J]
.经济管理,2007,33(21):83-86.
8
陆小成,罗新星.
产业集群协同演化与策略选择[J]
.统计与决策,2007,23(22):45-48.
被引量:13
9
姜志美.
跨国公司R&D战略联盟发展的趋势、影响及其启示[J]
.科技创业月刊,2008,21(2):55-56.
10
陈晓峰.
产业集群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
.乡镇经济,2008,24(3):56-59.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
1
顾平,宁宣熙.
县域工业经济增长质量量化模型的研究与实证分析[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1-6.
被引量:2
2
H.钱纳里;S.鲁宾逊;M.赛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被引量:1
3
陈晓雪,朱书阳.
苏南集群式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差异分析[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47-5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申松林.
太湖县工业经济发展研究[J]
.致富时代(下半月),2012(4):22-23.
1
王亚平.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J]
.经济前沿,2007(8):34-37.
被引量:5
2
王亚平.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3(3):37-39.
被引量:2
3
陈贺强.
关于改进和完善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2):56-58.
被引量:2
4
李怀,赵万里.
制度设计的重要性及耦合性要求[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26(6):103-107.
被引量:4
5
高翔,王劲峰.
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路径选择[J]
.现代商业,2011(29):177-177.
6
钱辰.
中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J]
.企业研究(理论版),2011(5):91-91.
7
伊再提.阿斯艾提,布娲鹣.阿布拉.
新疆农业企业“走出去”路径选择问题[J]
.金融经济(下半月),2014(3):123-124.
被引量:5
8
陈贺强.
关于改进和完善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J]
.西部论坛(陕西),2005,7(6):10-12.
9
白娟,路晓琳.
我国产业结构如何优化升级[J]
.企业研究,2010,0(4X):79-80.
被引量:1
10
张薇.
中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路径选择问题初探[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5,7(3):34-35.
被引量:3
经济师
2009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