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甘蓝型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存在的普遍现象。有效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关键有二:一是该作物必须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二是必须找到一条安全、可靠、方便的杂交制种方法。早在40年代就已证明油菜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但长期以来进行的大量制种技术探索如化学杀雄、自交不亲和、显性...
作者
田保明
张书芬
文雁成
王建平
刘建明
任乐建
机构地区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8年第5期46-48,共3页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关键词
油菜
甘蓝型
杂交油菜
制种
分类号
S565.4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49
1
杨光圣,傅廷栋.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一条可能途径——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3,12(4):307-316.
被引量:32
2
沈康,沈振国,徐汉卿,黄清渊.
油菜(B.napus L.)硼素营养与结实性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3,19(6):539-545.
被引量:30
3
蒋梁材,刘启鑫.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与可育系花蕾的生理生化特性[J]
.中国油料,1994,16(1):11-14.
被引量:20
4
王华,赵继献.
甘蓝型油菜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法制种技术──Ⅲ.多效唑对母本花期的调控作用[J]
.中国油料,1995,17(1):9-11.
被引量:2
5
李保庆.
甘蓝型油菜雄性质不育系微量花粉研究初报[J]
.中国油料,1995,17(3):7-9.
被引量:15
6
杨光圣,傅廷栋,杨小牛,马朝芝.
甘蓝型油菜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的研究Ⅰ.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遗传[J]
.作物学报,1995,21(2):129-135.
被引量:30
7
钟蓉,罗鹏,林良斌,梁明山,李旭峰.
油菜雄性不育性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1995,9(4):43-45.
被引量:2
8
李加纳,谌利,唐章林.
氮肥和多效唑对油菜CMS不育系及杂一代的影响[J]
.中国油料,1995,17(1):29-32.
被引量:6
9
李云昌,龚仁才,胡琼.
应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构建甘蓝型油菜三交杂种[J]
.中国油料,1996,18(1):8-10.
被引量:16
10
李训贞,徐孟亮,彭武生,李文华.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6A及其保持系恢复系和杂种F_1的育性比较[J]
.中国油料,1996,18(1):11-1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孙小文,康海岐,程俊彪.
提前割除父本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J]
.农学学报,2020,10(6):5-8.
被引量:8
2
张耀文,王俊生,田建华,张文学.
油菜CMS育性不稳定的研究进展[J]
.西北农业学报,2003,12(1):8-11.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张耀文,尚毅,李永红,李殿荣,李建厂.
新型化学杂交剂SX-1和肥料混用对甘蓝型油菜CMS的作用效果[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3):9-13.
被引量:5
2
尚毅,李殿荣,李永红,张耀文,田建华.
我国油菜化学杀雄+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应用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1):27-29.
被引量:23
3
刘燕,董振生,张改生,董军刚,刘创社,刘绚霞,李宏兵.
甘蓝型油菜CMS 212A花药发育的细胞学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2):33-37.
被引量:9
4
曾川,徐洪志,廖淑梅,张大琼,陈吉光,张红.
播种期对油菜CMS130A感温特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6,26(5):40-42.
5
曾川,徐洪志,廖淑梅,张大琼,陈吉光.
播种期对甘蓝型油菜CMS130A感温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06(6):31-33.
6
李宏军,何觉民,陆建农,何仪,武爱龙,王科,莫俊杰,刘苏兰.
4个甘蓝型油菜不育系在湛江制种的可行性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7,34(2):16-19.
被引量:2
7
曾川,徐洪志,廖淑梅,张大琼,陈克富,彭涛,陈吉光.
甘蓝型油菜polCMS微粉控制及遗传改良研究进展[J]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1):163-167.
被引量:2
8
廖淑梅,徐洪志,曾川,张大琼,陈吉光.
不同海拔高度秋播甘蓝型油菜CMS130A的感温特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04-7806.
9
董云,方彦.
我国克服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育性不稳定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592-3594.
被引量:1
10
张少丽,张鲁刚,张玉,万恩梅,惠麦侠,张明科.
大白菜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化相关基因的cDNA-AFLP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4):667-674.
被引量:5
1
宁祖良,张昌持.
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杂交8号高产栽培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1990(6):13-14.
2
赵继献,侯国佐,张瑞茂.
甘蓝型杂交油菜高产的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1998(6):25-26.
被引量:2
3
彭武生,卓宇红,李文华,王泽斌,袁振中.
甘蓝型杂交油菜常杂油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1995(4):18-18.
4
盛杂油10号[J]
.湖南农业,2012(8):6-6.
5
宋文光,田保明,任乐建,刘建民.
甘蓝型杂交油菜郑杂油一号制种技术[J]
.河南农业科学,1994,23(9):9-11.
6
王钊.
甘蓝型杂交油菜宝杂油1号的选育[J]
.作物杂志,2000(1):17-17.
7
宋协良.
丹玉21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与高产制种技术[J]
.玉米科学,1995,3(2):25-26.
被引量:1
8
刘振卓.
博优64和博优49的高产制种技术[J]
.广西农业科学,1990,22(3):9-10.
9
李亿坤.
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J]
.广东科技,1994,3(12):23-24.
10
赵华晶,冯亚生,祁春阳.
玉米杂交种九玉1034高产制种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40(5):120-120.
中国农学通报
199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