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辅修、双专业和双学位培养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辅修、双专业和双学位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笔者阐述了辅修、双专业和双学位的涵义及开设的意义,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开设现状与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和发展辅修、双专业和双学位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作者
邓责梦
刘济科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教务处
出处
《高等理科教育》
2009年第5期114-117,共4页
Higher Education of Sciences
关键词
辅修
双专业
双学位
复合型人才
培养工作
分类号
G642.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32
参考文献
3
1
卢晓东,王卫,董南燕,何山,李克安.
持续管理创新与制度环境再造——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个案[J]
.高等理科教育,2006(1):1-6.
被引量:4
2
刘崧.
关于“主辅修、双学位”模式教育的探索[J]
.科技信息,2007(10):24-24.
被引量:14
3
陈学敏,漆玲玲,刘焰.
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7(2):26-28.
被引量:60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刘华东,郝志杰.
双学位培养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
.石油教育,2004(4):31-34.
被引量:5
2
张红岩.
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关于高等学校双学位及主辅修制度的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3B):158-158.
被引量:5
3
王诚怡.
高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9):152-153.
被引量:12
4
朱红.
本科“辅修/双学位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北京教育(高教),2006(2):40-42.
被引量:16
5
詹姆斯·奥唐纳(JamesO’Donnell).二十一世纪的人文科学[N].科学时报,1999—2—28(7).
被引量:1
6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Z]第三十七条[Z].,2005年4月..
被引量:1
7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被引量:2
8
卢晓东.大学本科教育中四个重要名词的辨析[J].北大教育经济研究,2005,(7).
被引量:1
9
高春娟,张陵,朱少泽,帝宁.
复合型人才培养新途径的探索[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2):88-89.
被引量:27
10
周谷平,吴静.
近代中国学位制度的历史演变[J]
.高等教育研究,2002,23(4):97-101.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72
1
明小渠,刘黎.
四川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21-21.
被引量:3
2
刘芳,王中兴,钟献词.
我校实施特培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1):69-70.
3
曾祥跃.
现代远程教育在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育中的应用[J]
.继续教育研究,2008(1):104-105.
4
刘秀娥,张涛.
实施双学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J]
.教育探索,2008(9):83-84.
被引量:7
5
沈弥雷.
高职院校推行主辅修制教学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08(11):69-70.
被引量:5
6
王文喜,熊素彬,徐敏,颜继忠.
工业药剂学网络课程辅助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66-67.
被引量:5
7
王新庄,倪师军,郭科.
双学位本科生培养:理念、模式与策略[J]
.中国高教研究,2008(12):27-30.
被引量:37
8
池进.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J]
.高等理科教育,2008(6):70-72.
被引量:5
9
陆晓阳,谭玲玲.
双学位本科教育的发展取向研究[J]
.科技资讯,2009,7(6):178-179.
被引量:5
10
韩雪峰,肖于波.
开设辅修专业,培养新型复合人才[J]
.中国校外教育,2009(4):51-51.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48
1
龙先琼.
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嬗变[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1):71-73.
被引量:21
2
骆芙蓉,陆旺金,房三虎,梁慧玲,黎小青.
完善辅修和双学位本科教育的几点思考[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24):12-13.
被引量:6
3
谢培松.
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涵义、结构及归因[J]
.沧桑,2007,0(5):190-191.
被引量:9
4
耿华萍.
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7(4):11-13.
被引量:14
5
黄玉飞.
高校双专业教学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
.江苏高教,2005(5):54-56.
被引量:5
6
朱红.
本科“辅修/双学位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北京教育(高教),2006(2):40-42.
被引量:16
7
高艳芳,胡桃元.
开展双学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B12):23-24.
被引量:18
8
陈学敏,漆玲玲,刘焰.
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7(2):26-28.
被引量:60
9
麦冬宁.
华南理工大学近年双学位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B12):93-96.
被引量:7
10
刘崧.
关于“主辅修、双学位”模式教育的探索[J]
.科技信息,2007(10):24-24.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12
1
周玮,邱霖宇,惠慧,徐荣鹏.
高校辅修、双学位教育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197-198.
被引量:3
2
彭立,夏永梅.
完善我国双学位本科教育的几点建议[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5):159-162.
被引量:8
3
储全根,尚莉丽,阚峻岭,尹刚,李国强,李治,许钒,颜贵明,张传英.
主辅修双学位培养中医药复合人才的研究与探索[J]
.中医教育,2012,31(2):14-16.
4
洪银蝶.
本科第二专业与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内江科技,2012,33(9):84-84.
被引量:5
5
李利荣,常春,吴丹雯,彭凯.
关于双学位教育的几点研究意见[J]
.科教导刊,2013(19):30-31.
被引量:2
6
陈海霞.
论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5):46-47.
被引量:4
7
王春业.
辅修双学位双专业与我国法本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4(5):161-163.
被引量:6
8
安然,曲悦.
针对天津市大学生专业辅修现存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案[J]
.科教文汇,2015(11):135-136.
9
谢宗江,李艳,张莹,周慧明,王淑珍,严励.
医科开设双专业、辅修专业的探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8):36-37.
10
王佳.
本科生辅修双学位在在线教育模式下设计[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82-8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王庆丰.
中原工学院双学位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13,24(6):19-22.
被引量:2
2
钟琼.
高校本科双学位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
.长春大学学报,2014,24(2):252-254.
被引量:8
3
李煜.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修双学位在线教育的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22-122.
被引量:2
4
李煜.
基于资源共享的辅修与双学位教育模式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2):129-132.
被引量:3
5
陈苏一.
关于跨校双学位教育模式的探索--以武汉大学WTO双学位为例[J]
.新校园(上旬刊),2014(10):35-35.
6
王志红.
公安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15(7):116-118.
被引量:1
7
胡建.
重庆市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教育机制研究[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5,15(3):82-84.
被引量:1
8
汪萍.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科教文汇,2015(20):32-33.
被引量:3
9
王飞,宋伟华,郑基.
地方高校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析论[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4):60-63.
被引量:1
10
冯飞,姬雄华.
非中心城市高校辅修及双学位教育特征与发展思路[J]
.教育教学论坛,2015(41):91-92.
被引量:1
1
林养素,余新科.
高等学校因材施教的实践与体会[J]
.高教探索,1996(4):34-36.
被引量:2
2
尹立佳,孙坤山.
高校学生辅修学习现状的调研报告——以某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4,0(S2):10-10.
3
吕丹丹,皋春.
理工科高校双学位(主辅修)制度实施状况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8):46-47.
被引量:3
4
胡求光.
加强辅修 促进高校教学[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20(4):59-61.
5
梁恒,任静梅.
工科高校经管类专业双学位(辅修)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兰州交通大学为例[J]
.丝绸之路,2014(6):73-74.
被引量:2
6
刘超.
跨校双学位 你的另一个大学[J]
.高考金刊,2007(5):12-13.
7
陆钰娟,吕燕.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改革探析[J]
.北方音乐,2014,34(6):200-200.
8
陈小珺,李坊贞.
从江西省高中生物实验开设现状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实验内容的选用[J]
.中学生物学,2015,0(1):53-54.
被引量:1
9
谢莉萍,陈林康.
第二(辅修)专业课程教学之我见[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46(2):57-59.
10
高鹏华.
抢先攻占就业领域的沙发——解读高校双学位、实验班、自主创业[J]
.求学(理科版),2017,0(3):35-36.
高等理科教育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