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杂交玉米新品种绿单50的选育与高产栽培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米新杂交种绿单50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多抗、粮饲兼用的强优势杂交种,2008年通过四川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量较高、株型较好、果穗长、出籽率高、抗玉米主要病虫害,适宜净作或间套种植,是一个适合四川省及西南玉米产区平坝、丘陵、低山区及类似地区种植的优良玉米新品种。
作者
唐海涛
张彪
陈洁
林勇
李远春
机构地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
四川省种子站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11期139-140,共2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南方山地高产
优质
多抗玉米新品种研究"(2006BAD01A03)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绿单50
玉米育种
高产栽培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8
1
吴三林,陈兴明,李书华,王维德.
玉米高产稳产播期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5):86-87.
被引量:15
2
张黎,胡强,何伟国,王方明.
四川丘陵地区玉米单产的现状与取向[J]
.种子科技,2008,26(1):68-69.
被引量:10
3
庞良玉,张建华,林超文.
四川丘陵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四川农业科技,2008(3):30-31.
被引量:12
4
荣廷昭等著..西南生态区玉米育种[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09.
5
徐精文,杨文钰,任万君,袁继超.
川中丘陵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J]
.中国农业气象,2002,23(3):49-52.
被引量:34
6
郭庆法 ... ..中国玉米栽培学[M],2004.
7
黄宜祥.
四川玉米杂交种的发展及育种进展[J]
.西南农业学报,1998,11(S1):31-37.
被引量:14
8
张彪.
四川玉米育种和种子生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玉米科学,2001,9(4):84-88.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黄宜祥,兰发盛.
四川不同生态区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3,11(4):502-508.
被引量:10
2
黄宜祥,李远春,石永刚.
四川玉米生产的减灾技术对策[J]
.西南农业学报,1995,8(1):99-103.
被引量:4
3
陈宛秋,康继伟.
四川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J]
.西南农业学报,1996,9(2):114-118.
被引量:4
4
陈淑全.四川气候[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被引量:11
5
-.中华人民共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J].中国种业,2000,(1):5-8.
被引量: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J].四川农业科技,2000,(7):6-7.
被引量:1
7
戴景瑞.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前景及对策[J]
.作物杂志,1998(5):6-11.
被引量:74
8
袁继超,王琼华,任万君,罗红蓉.
川中丘区“麦/玉/苕”模式玉米高产综合栽掊技术研究[J]
.耕作与栽培,1999,19(2):5-7.
被引量:5
9
杨文钰,王兰英.
作物秸秆还田的现状与展望[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9,17(2):211-216.
被引量:109
10
谷登斌,牛子敬,李怀记,凡军州,张瑞.
谈加入“世贸”与国有种子公司发展对策[J]
.种子,2000,19(2):53-55.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53
1
杨云茜.
佛山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有效防御措施[J]
.农业灾害研究,2020(3):135-136.
被引量:1
2
杨艳丽,汪雪峰,梅春会.
秭归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影响防御[J]
.区域治理,2018,0(2):87-87.
3
任纬,张长春,严康,杨旭东.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探讨[J]
.玉米科学,2010,18(5):39-41.
被引量:10
4
常绪正,张慧,康永义.
酿酒葡萄冻害原因的初步分析及防御对策[J]
.新疆气象,2004,27(4):27-30.
被引量:16
5
谢天保,曾春初,徐述明.
湘南地区春玉米播期试验初报[J]
.作物研究,2005,19(4):216-218.
被引量:17
6
王向阳,梁晓伟,陈润玲,雷晓兵,郑和平,于新峰.
杂交玉米洛玉2号的亲本特征特性及繁殖制种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93-4894.
被引量:4
7
冯明,陈正洪,刘可群,吴义城,毛飞,黄永平.
湖北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变化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2006,27(4):343-348.
被引量:33
8
冯明,胡幼林,马晓群,陈璇.
湖北省粮食生产中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变化分析[J]
.暴雨灾害,2007,26(3):266-270.
被引量:2
9
贺喜全,蔡义东,盛良学,廖江林.
优质玉米新品种科湘11号的选育[J]
.作物研究,2008,22(3):176-177.
被引量:5
10
唐海涛,张彪,陈洁,林勇,李远春.
杂交玉米新品种华试3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3):56-5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
1
杨利华,张丽华,张全国,姚艳荣,贾秀领,马瑞崑.
种植样式对高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株高整齐度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6,14(6):122-124.
被引量:60
2
杨晴,王文颇,韩金玲,史凤玉,李爱芬,李彦生.
冀东地区密度对夏玉米光合、呼吸及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9,17(4):66-69.
被引量:11
3
王文娟.
耐密型玉米自交系选育途径[J]
.农业科技通讯,2011(12):140-141.
被引量:7
4
张慎璞.
玉米新品种豫玉33号密度试验[J]
.河南农业科学,2001,30(4):4-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白海涛,杨继峰,王艳丽,丑纯明,葛伟.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丰禾7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2(7):50-5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杜震宇,童淑媛,王海龙,张春凤,张彩玲,杜广平,许纪发,魏树成.
牡丹江地区不同玉米品种小垄密植栽培对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4(3):117-118.
2
戴笑,戴夏萍.
超级稻甬优12号在椒江区种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4(3):166-167.
被引量:2
1
唐海涛,张彪.
杂交玉米新品种“绿单50”[J]
.农村百事通,2010(1):31-31.
2
宁朝辉,张雪莲,李书田.
赤峰地区引种玉米新杂交种试验研究初报[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33(B12):182-183.
被引量:4
3
刘士荣,马忠强,徐佳,刘旭辉.
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龙垦5号的选育及特点[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4):161-161.
被引量:1
4
任晓菊,张翠红.
不同产量水平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09(11):48-50.
被引量:2
5
刘传兵.
玉米新品种恩单10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3):144-146.
被引量:1
6
孙明山.
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总结[J]
.农民致富之友,2016(13):141-141.
7
魏俊杰.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35-36.
被引量:5
8
邢占民,袁文利,赵共鹏,石爱丽,张扬,刘超,翟铁明.
玉米新品种承单50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科技通讯,2013(3):158-158.
9
南农紫玉糯[J]
.农民科技培训,2008(5):27-27.
10
郑向阳,栗建枝,吴枝根,史效木,郭鸿亮,王高红,王国平.
DTOPSIS法在玉米新杂交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种子世界,2007(11):22-24.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