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实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工程的思考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徽州文化特色鲜明而突出,具有文化的"活化石"、汉民族文化"标本"的重要价值,应当作为文化生态予以保护。文章通过详细分析保护徽州文化生态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重点探讨了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模式建设,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作者
夏玉明
机构地区
淮南市规划局
出处
《工程与建设》
2009年第5期618-620,共3页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关键词
徽州
文化生态
整体性保护
分类号
G07 [文化科学]
C912.8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5
1
程必定.
徽文化的基本价值及其现代意义[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6):676-678.
被引量:16
2
李修松.
依托古村镇建立徽文化生态保护区[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6):679-681.
被引量:3
3
曹彦.
弘扬徽文化是徽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石[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2):8-9.
被引量:2
4
汤海孺.
杭州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实例[J]
.浙江建筑,2008,25(8):1-4.
被引量:2
5
王琳,吴宗友.
关于徽州古村落保护的若干问题[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1):134-137.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王邦虎.
“典范”的危机——徽州古村落生态文化的现代缺陷[J]
.学术界,2007(3):163-167.
被引量:11
2
吴宗友.
论徽州古村落的文化及学术价值[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3):43-47.
被引量:15
3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N].新民晚报,2008-10-13,A3版.
被引量:3
4
刘伯山.古代徽州的和谐社会[EB/OL].http://tieba.baidu.com/f?kz=427517580,2008-07-04
被引量:1
5
安徽省基础教育课题“徽州乡土文化资源的课程化开发研究”成果之“诗意徽州”学生通俗读本[EB/OL].http://www.ht88.com/downinfo/150311.html
被引量:1
6
潘小玲.名人名言灯箱,照亮歙县街头[N].华东新闻,1998-10-26,第2版.
被引量:1
7
吴丽霞.走进徽州[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124-126.
被引量:2
8
黄山市徽州区政协.关于我区文化旅游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EB/OL].http://www.huizhouqu.gov.cn/news_detail.asp?w_id=12263,2007-10-02.
被引量:1
9
[1]赫尔穆特·施米特.全球化与道德重建[M].柴方国,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35-262.
被引量:2
10
张联辉.
“摩天岭”上播绿人──记小洲乡党委书记张路亭造林绿化二三事[J]
.安徽林业科技,1994,0(6):14-1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5
1
徐雷,楼杰.
五水共导·品质杭州——杭州“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工程”的理论解读[J]
.中外建筑,2009(11):66-69.
被引量:5
2
张为民.
徽文化与黄山旅游发展结合之路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88-91.
被引量:3
3
张安东.
徽州孝文化及其成因之考察[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32-37.
被引量:8
4
张安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徽州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理论建设,2011,27(4):90-95.
被引量:1
5
周叶.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实证研究——以徽州古村落为例[J]
.农业考古,2012(4):245-248.
被引量:11
6
毛丽蓉.
安徽地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思考[J]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6):118-120.
被引量:4
7
陈勇.
徽州税文化的遗存、内涵及价值[J]
.经济研究参考,2013(34):24-28.
8
孙银玉,韩海东,黄志婷,高霞.
浅析原生态视角下徽州古村落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以宏村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118-120.
被引量:1
9
李超.
皖南地区徽州古村落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J]
.建筑与环境,2015,9(5):13-15.
10
卢迪.
“一带一路”视域下徽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16(1):10-13.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8
1
程必定.
徽文化的基本价值及其现代意义[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6):676-678.
被引量:16
2
秦效成.
徽商与徽州文化[J]
.中国文化研究,1996(4):85-90.
被引量:9
3
张海鹏.
徽商与徽州文化[J]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4):24-32.
被引量:8
4
张脉贤.
徽州文化的现存及其价值[J]
.中外文化交流,1997,0(4):50-53.
被引量:7
5
卞利.
徽州文化与徽学漫谈[J]
.文史知识,2001(11):49-54.
被引量:3
6
卞利.
徽州文化遗存的文化内涵与学术价值[J]
.探索与争鸣,2004(8):38-39.
被引量:14
7
村松贞次郎,何艳.
近代建筑的保存意味着新的创造[J]
.建筑学报,1993(5):39-43.
被引量:3
8
贾丽奇,郭华敏.
旧建筑的再利用及旧区改造[J]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5):122-123.
被引量:1
9
曹志.
徽商在徽文化创建中的贡献探微[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1):76-79.
被引量:2
10
叶显恩.
徽州文化的定位及其发展大势——《徽州文化全书》总序[J]
.黄山学院学报,2005,7(2):8-12.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3
1
张云海.
徽州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完美体现[J]
.工程与建设,2010,24(1):22-24.
被引量:1
2
张安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徽州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理论建设,2011,27(4):90-95.
被引量:1
3
董平,张娜.
浅谈中国既有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实践[J]
.工程与建设,2012,26(5):584-58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张祖群.
基于新文化地理学的徽州地域文化经济初步解读[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4):102-108.
被引量:1
2
田鸿喜,姜小静.
徽派建筑元素——马头墙之美[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1):107-108.
被引量:4
3
李青.
基于既有建筑可持续利用的城市总体规划思考[J]
.中国发展,2016,16(5):1-3.
被引量:1
1
高伟民,吴文斌.
象山成为全国渔文化“标本”[J]
.宁波通讯,2010(7):45-45.
2
关于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专项资金的建议[J]
.徽州社会科学,2009(4):29-29.
3
李义.
新时期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模式的构建[J]
.中国民族博览,2016,0(11):214-215.
被引量:1
4
毕新丁.
关于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工程的若干思考[J]
.徽州社会科学,2009(3):17-22.
5
庞青月,周志平,杨洪志,杨双印,王雪笛,侯堪茂,许培韬.
吴桥杂技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1):50-53.
被引量:8
6
刘江.
人民艺术家靳之林在延川过大年[J]
.延安文学,2014(2).
7
杨玉圣.
认真对待松林书院文化遗产——兼谈“青州学”与“文化青州”建设[J]
.云梦学刊,2013,34(2):13-18.
8
屈华.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终南山文化生态的保护[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29(6):60-64.
9
谭卫华,罗康隆.
旅游开发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刍议[J]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3):4-7.
被引量:7
10
陆印.
文化生态保护的几点理论思考[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3(1):183-183.
工程与建设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