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德国劳动关系模式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思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德国劳动关系模式一直是和谐稳定的典范,但八九十年代来遭遇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德国劳动关系的一些基本做法和理念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本文重点从"社会伙伴关系"这一理念探讨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作者
徐莹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出处
《知识经济》
2009年第10期54-54,共1页
Knowledge Economy
关键词
德国
劳动关系
中国借鉴
分类号
F249.516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F249.26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荷)约里斯·范·鲁塞弗尔达特(Joris,Van,Ruysseveledt),(荷)耶勒·菲瑟(Jelle,Visser)主编,佘云霞等译..欧洲劳资关系 传统与转变[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466.
同被引文献
8
1
苏颖霞,李星光.
试论德国劳动法律制度[J]
.理论导刊,2001(2):60-62.
被引量:9
2
夏晓文.
浅析德国劳动力市场状况和就业政策改革[J]
.德国研究,2005,20(4):39-43.
被引量:8
3
李子星.
关于德国工会及劳动关系现状的考察与思考(续)[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3(4):35-39.
被引量:2
4
杨海涛.
德国工会发展的历史考察[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21(3):80-84.
被引量:5
5
杜婷.
社会市场经济中的德国工会[J]
.湖北社会科学,2008(4):62-65.
被引量:3
6
沈琴琴.
德国劳动关系的调整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生产力研究,2009(19):142-144.
被引量:6
7
张文红.
并肩前进抑或分道扬镳?——德国社民党与工会的关系[J]
.欧洲研究,2003,21(6):31-44.
被引量:9
8
王友明.
德国工会的困境[J]
.工会理论与实践,2004,18(3):54-57.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欧阳维宏,谢立新.
德国劳动关系模式的调整路径对中国劳动关系模式转变的研究[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2):80-81.
1
任友媛.
新经济潮流下劳动关系的发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4):83-83.
被引量:1
2
吕永华.
美韩自主创新的启示[J]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2007,6(5):96-98.
3
本刊记者.
首尔职业技术培训[J]
.国际人才交流,2010(6):44-45.
4
王美艳.
世界各国如何解决就业问题[J]
.时事报告,2010(3):70-71.
5
赵晓丽,洪东悦.
中国节能政策演变与展望[J]
.软科学,2010,24(4):29-33.
被引量:6
6
袁本涛.
超越“中等收入陷阱”:韩国人力资源开发对中国的启示[J]
.教育科学文摘,2012(6):32-34.
被引量:1
7
胡家宾.
新时期事业单位实施会计监督的意义思考[J]
.财经界,2015(24):226-227.
8
詹婧.
企业雇佣调整策略比较研究——基于劳动关系模式差异的分析[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31(7):106-111.
9
王本发.
政企关系中的人力资源经济理论研究[J]
.赤子,2014(7):210-210.
10
雷晓天.
德国集体谈判体系的变化与发展[J]
.生产力研究,2013(2):144-146.
被引量:2
知识经济
2009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