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企业管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20-21,共2页
Enterprise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18
-
1魏江.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与本质[J].管理工程学报,1999,13(1):59-61. 被引量:128
-
2包国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小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J].中国中小企业,1999,0(2):12-13. 被引量:1
-
3陈传联.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J].企业经济,2005,24(1):35-36. 被引量:17
-
4王昊.宝洁公司的外部创新战略[J].企业管理,2006(11):52-54. 被引量:7
-
5曾峣.企业创新的分析与思考[J].价格月刊,2007(2):71-74. 被引量:5
-
6Karim R. Lakhani,3ill A. Panetta,邓跃锋(译).分布式创新来自“局外人”[J].北大商业评论,2008(3):60-66. 被引量:1
-
7谢龙,王雪原.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策略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5):17-18. 被引量:10
-
8张钢,陈劲,许庆瑞.技术、组织与文化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1997,15(2):56-61. 被引量:104
-
9刘翔伍.企业创新能力业绩评价指标的设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3):51-52. 被引量:3
-
10吴桂韩.论党的价值观的基本层面与主要内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1):90-9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5
-
1张智华.我国中小企业组织创新模型[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4):190-192.
-
2李茜.创意竞赛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启示[J].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0):25-27.
-
3朱伟民,万迪昉.中小企业创新成长与企业创新体系[J].科技与管理,1999,1(3):47-51. 被引量:10
-
4沈维.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2,31(12):89-90. 被引量:4
-
5章建.论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J].南开管理评论,2000,3(2):45-4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20
-
1尹红.浅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营销的联结管理[J].探求,2001(6):46-48.
-
2廖卫民.试论石油生产企业中科学研究人才的管理——以中石油西南分公司川中矿区研究所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4):75-77. 被引量:1
-
3贾生华,邬爱其,疏礼兵.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浙江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模式[J].浙江社会科学,2005(2):213-218. 被引量:30
-
4王宜海,邢洪魁.MSQ型污水净化器研制及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06(6):15-16.
-
5沈虹言.企业成长性与创新能力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10-14. 被引量:1
-
6牟彤华,杜放,倪赤丹.基于要素组合的中小企业创新路径研究——以中小采矿设备制造企业为例[J].开发研究,2012(1):148-151. 被引量:2
-
7颜炳月.企业常用市场营销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7):111-111. 被引量:2
-
8姜真.民营企业现状与改革[J].中国林业企业,2001(3):30-32. 被引量:9
-
9李伟.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营销的联结管理[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4):153-156. 被引量:2
-
10张爱,张清辉,高山行.西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管理探讨——以甘肃民营企业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23(7):54-56.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