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谈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桥梁,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有效载体。通过创业园的孵化,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等四种能力。文章从经验、方法与过程的角度,阐述了如何构建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体系,以期为高校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作者
胡国胜
封栩琛
机构地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63-164,共2页
Education and Vocation
关键词
创业园
实践能力
创造能力
就业能力
创业能力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21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94
参考文献
5
1
张剑英,回娅冬.
论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
.中国成人教育,2007(3):25-26.
被引量:30
2
吴起华.高校创业教育中的社会实践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5-6-16
被引量:5
3
陈春意.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1).
被引量:1
4
张明林,关小燕.
大学生创业素质结构及其评价体系初探[J]
.商业时代,2008(16):62-62.
被引量:17
5
徐华平.
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
.中国高教研究,2004(2):70-71.
被引量:179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彭刚.创业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89.
被引量:4
2
侯定凯.[D].华东师范大学,第5,63页.
被引量:1
3
赵中建.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动框架—98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概述[J].上海高教研究,1998,(12):1-8.
被引量:25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被引量:1
5
胡解旺.
开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第二战场”[J]
.中国人才,2002(7):49-50.
被引量:8
6
郭必裕,沈世德.
对普通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的调查分析[J]
.南通工学院学报,2002,18(3):71-75.
被引量:21
7
向东春,肖云龙.
美国百森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
.现代大学教育,2003,19(2):79-82.
被引量:147
共引文献
221
1
宋铁莉.
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问题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7(7):72-73.
被引量:7
2
余瑞玲.
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2006(14):90-91.
被引量:15
3
盛春辉,李守强.
试论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8):88-89.
被引量:7
4
张林芝.
浅谈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式[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8):90-91.
被引量:5
5
王君,吴甫超.
关于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08,5(2):74-76.
6
郑雨兰.
浅析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8):169-170.
被引量:2
7
陈婷.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创业[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12):128-129.
8
黄金.
工科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
.延边党校学报,2012,27(6):115-117.
被引量:3
9
刘鹏,陈鹏.
高校弱就业愿景学科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
.江苏社会科学,2011(S1):167-170.
被引量:1
10
白丽娟,杨爱丽.
浅谈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实施[J]
.大家,2012(6):24-2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3
1
蒙艳玫,秦钢年,卢福宁,黄炳琼,陈远玲.
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创建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3-25.
被引量:52
2
胡家保.
如何增强工科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12):146-148.
被引量:5
3
鲍长生.
大学生能力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3,1(3):89-91.
被引量:8
4
沈凌.
职业教育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22-24.
被引量:12
5
韩树江.
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149-152.
被引量:12
6
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179-181.
被引量:3
7
王颖.
关于高职园林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7(3):83-85.
被引量:6
8
黄晓虹.
增强大学生“四种能力”对高校教师知识的新要求[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20(5):102-106.
被引量:11
9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DB/OL].[2012-02-15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745/200612/19288.html.
被引量:3
10
张英,冯艳芳.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707-710.
被引量:65
引证文献
12
1
林芳,蔡欢欢.
论北部湾发展战略下大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J]
.广西轻工业,2010,26(3):131-132.
被引量:2
2
蒋新革,刘国生.
高职工学结合“四有工”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论坛,2010,26(12):65-68.
被引量:10
3
蒋新革,刘国生,彭铁英.
“产教一体、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的思与行[J]
.教育与职业,2010(35):26-28.
被引量:16
4
蒋新革,刘国生,陈选民,陈敏.
高职现代制造专业群“三合一”教师工作室建设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10,31(35):13-15.
被引量:26
5
耿葵花,覃海英,卢翠英,林梅,谢红梅.
强化实验实践环节 培养机械类学生“四种能力”[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96-99.
被引量:7
6
陈思源.
高校经管类实践教学与“四种能力”培养研究[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6(4):90-92.
被引量:8
7
蓝峻峰,蒋才云,廖政达.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促进化学教学改革[J]
.广州化工,2013,41(15):272-274.
被引量:3
8
刘卫锋.
黄河水院高职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探索[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1):64-67.
被引量:5
9
方金生.
高职园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6):9252-9254.
被引量:2
10
陈艳,王路,房庆军.
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物流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
.物流技术,2016,35(12):174-177.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94
1
邹伟全,张晓东,亓晓彬.
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1,11(6):41-47.
被引量:2
2
蒋新革,刘国生,陈选民,陈敏.
高职现代制造专业群“三合一”教师工作室建设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10,31(35):13-15.
被引量:26
3
唐湘桃,刘冬香,赵华军.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12(3):155-157.
被引量:18
4
冯芦,贺华玲,王丽华.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
.石油教育,2011(6):29-31.
被引量:3
5
甘文丽,林晓.
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的IT类高职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224-226.
被引量:1
6
陈桃红.
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四种能力”培养思路的探讨[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2(5):57-58.
7
张巍.
护理程序在扩血管疗法中的应用[J]
.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5):35-36.
8
刘俊,汪烨,杨惠勤,施桢.
基于工程项目的机电一体化综合实验教学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128-130.
被引量:11
9
李蕾,吴坤.
高职“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工作室”运行体制与机制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3(3):166-167.
10
刘冬香,梁才.
基于“工学结合示范园”平台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3(1):73-75.
被引量:1
1
隋博文,董雄报,廖云.
基于创业园的大学生“四种能力”构建实证研究[J]
.职业时空,2009,5(8):130-131.
被引量:3
2
黄茂.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训练[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0(10):113-114.
3
马艳青.
培养大学生“四种能力”的实践与探索——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J]
.哲理(论坛版),2009(11):4-7.
4
陈祖权.
加强第二课堂教学,增强大学生的“四种能力”[J]
.文教资料,2009(24):169-172.
被引量:4
5
丘桂凯.
增强大学生“四种能力”探赜[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09(6):55-56.
被引量:14
6
张小明.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大学生“四种能力”的教育教学[J]
.教育与职业,2008(6):110-112.
被引量:5
7
陈思源,唐振达.
产学研合作与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研究[J]
.科技促进发展,2011,7(S1):37-39.
被引量:1
8
谢红梅,耿葵花.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四种能力——以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J]
.高教论坛,2013(8):47-50.
被引量:9
9
张行生.
新建本科院校文科大学生“四种能力”培育现状及其实践研究——以百色学院为例[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6):135-136.
10
葛兵.
“四种能力”培养中的教学创新思考——以新建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为例[J]
.职业圈,2007(09X):78-79.
被引量:4
教育与职业
2009年 第2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