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伍尔夫小说创作的技巧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三部意识流小说为主,通过对其结构方式、叙述方式、展示人类深层意识的方式等方面技巧的分析总结伍尔夫的辉煌成就。
作者
李彦春
机构地区
天津师范大学
出处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8-60,共3页
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关键词
意识流小说
创作技巧
模糊
意象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翟世镜.伍尔夫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被引量:4
2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罗卫夫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3
眭小红.
“远航”三重唱——伍尔芙《远航》[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9):87-88.
被引量:1
4
易晓明著..优美与疯癫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307.
5
卢婧.
伍尔夫《到灯塔去》的时间艺术[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0(3):98-102.
被引量:5
6
翟世镜.伍尔夫研究.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被引量:1
7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翟世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12.
被引量:3
8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翟世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12.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7
1
秦红.
永恒的瞬间——《到灯塔去》中的顿悟与叙事时间[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2):37-40.
被引量:12
2
弗里德曼.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M].申雨平,曲素会,王少丽,陈冯嬿,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被引量:2
3
瞿世镜.《到灯塔去》译本序[C]//弗吉尼亚·伍尔夫.瞿世镜,译.到灯塔去.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4
伍尔夫.到灯塔去[M].瞿世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5
詹姆斯.心理学原理[C]//柳鸣九.意识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被引量:1
6
Whitworth,Michael.Virginia Woolf and Modernism[C]// Roe,Sue and Sellers,Susan.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Virginia Woolf.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被引量:1
7
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著.《到灯塔去》,瞿世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出版.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0
1
杜慧颖,金兵.
《到灯塔去》中的自由联想和象征[J]
.绥化学院学报,2008,28(6):83-84.
被引量:1
2
俞晓丽.
论英国作家伍尔夫《到灯塔去》的艺术特征[J]
.芒种,2012(18):76-77.
3
马小丰,王德庆.
话语主体性个案分析——《达罗卫夫人》的语言个体性解读[J]
.外语学刊,2004(5):53-57.
被引量:3
4
万迪梅.
《到灯塔去》隐喻的女性主义解读[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87-90.
被引量:3
5
孙天南.
伍尔夫诗化小说的抒情性[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1):89-91.
被引量:2
6
万迪梅.
从《到灯塔去》的平面意象管窥伍尔夫的诗化小说[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5-99.
7
万迪梅,张燕.
艺术家的自我造就——再读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04-108.
被引量:1
8
刘静.
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叙事策略[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6):88-90.
被引量:5
9
李雪梅.
悲剧在伍尔夫小说中诞生——论尼采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在伍尔夫小说中的体现[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2):120-122.
10
贺赛龙.
文学创作中的审美灵感及其在期刊编辑中的衍生应用[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5(3):111-11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
1
张冰.
从《到灯塔去》看意识流主义的多元化时空观[J]
.作家,2010(14):58-59.
被引量:1
2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著,瞿世镜译.到灯塔去[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
被引量:1
3
熊沐清.
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的新接面——两本认知诗学著作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40(4):299-305.
被引量:115
4
赵秀凤.
意识的隐喻表征和合成——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的认知文体学分析[J]
.外国语文,2009,25(2):11-17.
被引量:19
5
马菊玲.
认知语篇研究新探索--《文本世界理论导论》评介[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1):72-74.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1
1
吴智慧.
文本世界理论对伍尔芙《到灯塔去》的认知解读[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5):95-96.
1
韩小蕙.
散文要透出时代精神[J]
.政策,2004(3):15-15.
2
北京《低岸》[J]
.诗歌月刊,2007,0(4):7-8.
3
杨洪昌.
日落印象(外二首)[J]
.金沙江文艺,2008,0(4):69-70.
4
陈旅宾.
亦真亦幻的艺术与《红楼梦》的深层意识[J]
.江西省团校学报,2000,10(1):39-42.
5
甄艳华.
论《海浪》中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8):68-69.
被引量:1
6
任郭英.
十月的太阳[J]
.当代矿工,1996,0(10):1-1.
7
孙爱华.
心声[J]
.视听界,1995(4):59-59.
8
赵玫.
在他们中穿行[J]
.外国文学评论,1990(4):121-124.
被引量:5
9
张芳.
浅析鲁迅的小说艺术[J]
.文学教育(中),2011(11):18-19.
10
冯静.
《海浪》中的象征意蕴与主题预示[J]
.齐鲁学刊,2006(6):114-115.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