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罪责构造的向度及程式化转向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作者
童德华
机构地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4-532,共19页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基金
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刑法中的客观归属问题研究"之成果[编号:2006039026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科研资助
关键词
程式化
犯罪构成
向度
构造
罪责
刑法精神
应用性问题
犯罪论体系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6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273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23
1
王充.
论德国古典犯罪论体系——以贝林(Beling)的构成要件理论为对象[J]
.当代法学,2005,19(6):35-41.
被引量:8
2
冯亚东,胡东飞.
犯罪构成模型论[J]
.法学研究,2004,26(1):72-81.
被引量:37
3
储槐植..美国刑法[M],1996.
4
刘艳红.
我国与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之比较研究[J]
.中外法学,2004,16(5):533-555.
被引量:18
5
托马斯.李旭特,赵阳.
德国犯罪理论体系概述[J]
.政法论坛,2004,22(4):50-56.
被引量:23
6
欧阳康..社会认识方法论[M],1998.
7
周光权.
犯罪构成理论:关系混淆及其克服[J]
.政法论坛,2003,21(6):46-53.
被引量:63
8
夏勇.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研究视角疏议[J]
.法商研究,2003,20(2):21-29.
被引量:12
9
骆徽.
对启蒙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反思[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7-31.
被引量:11
10
徐建峰.
对我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反思与重整——取刑法谦抑精神为视角[J]
.宁夏社会科学,2002(1):18-22.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56
1
田宏杰.
刑罚目的研究——对我国刑罚目的理论的反思[J]
.政法论坛,2000,18(6):68-77.
被引量:43
2
李洁.
法律的犯罪构成与犯罪构成理论[J]
.法学研究,1999,21(5):81-89.
被引量:34
3
杨兴培.
犯罪构成的反思与重构(下)[J]
.政法论坛,1999,17(2):57-68.
被引量:17
4
杨兴培.
犯罪构成的反思与重构(上)[J]
.政法论坛,1999,17(1):47-54.
被引量:35
5
周光权.
公众认同、诱导观念与确立忠诚──现代法治国家刑法基础观念的批判性重塑[J]
.法学研究,1998,20(3):30-48.
被引量:36
6
王世洲.
中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概念的双重结构和功能[J]
.法学研究,1998,20(5):116-125.
被引量:64
7
陈兴良.
刑法机能二元论[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3(4):33-44.
被引量:34
8
储槐植.
刑罚现代化:刑法修改的价值定向[J]
.法学研究,1997,19(1):111-120.
被引量:51
9
杨兴培.
犯罪主体的重新评价[J]
.法学研究,1997,19(4):84-90.
被引量:25
10
何秉松.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构成理论新体系[J]
.法学研究,1986,8(1):29-39.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273
1
王海军.
自杀行为规范属性及刑事归责的法教义学诠释[J]
.政治与法律,2023(4):148-161.
被引量:2
2
刘国杰.
德国犯罪构造理论嬗变之启示[J]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20(4):92-98.
3
洪求华.
三阶层论和四要件论之间的同源变异——以我国犯罪构成的重构为视角[J]
.刑法论丛,2020,6(4):57-81.
被引量:1
4
罗世龙.
片面共同正犯否定论的证成[J]
.荆楚法学,2022(2):120-131.
5
杜治晗.
但书规定的司法功能考察及重述[J]
.法学家,2021(3):142-154.
被引量:11
6
韩骁.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J]
.法大研究生,2019(2):100-119.
7
郝方昉.
我国犯罪成立的平面型四要件理论:一块鸡肋?[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122-124.
8
龙长海,徐楷.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52-55.
9
林燕焱.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新论[J]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1):23-26.
被引量:3
10
文姬.
哲学思潮对刑法犯罪论体系的影响[J]
.西部法学评论,2008(6):42-4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2
1
郑军男,齐玉祥.
德日犯罪论体系思维模式探究[J]
.当代法学,2004,18(2):134-141.
被引量:6
2
曲新久.
犯罪论体系片语[J]
.政法论坛,2003,21(6):38-45.
被引量:17
3
黎宏.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不必重构[J]
.法学研究,2006,28(1):32-51.
被引量:202
4
高鸿.
现代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及其困境[J]
.教学与研究,2006(12):53-59.
被引量:24
5
范玉吉.
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平衡[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3):153-158.
被引量:24
6
顾昀.《王斌余案将我们撕裂成了两半》.载《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9月15日.
被引量:2
7
沈岿.
司法解释的“民主化”和最高法院的政治功能[J]
.中国社会科学,2008(1):100-114.
被引量:91
8
傅达林.
许霆案:法治缘何再一次错失[J]
.法治与社会,2008(6):29-30.
被引量:1
9
童德华.
从因果判断到客观归属:转向何以实现[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21(4):5-10.
被引量:3
10
蔡宏伟.
“许霆案”与中国法律的形式主义困境——兼论波斯纳的法律活动理论[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14(5):146-151.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4
1
马琳.
德日犯罪论的中国命运考量[J]
.政法论丛,2012(1):124-128.
被引量:1
2
童德华.
刑法理论体系的开放发展——基于民意的建构性论证[J]
.法学评论,2014,32(5):107-113.
被引量:11
3
童德华.
主体间性理论对刑法现代化的再造[J]
.当代法学,2017,31(3):59-67.
被引量:12
4
李建军.
刑法中犯罪认定漫谈[J]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3,11(1):42-46.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任静.
刑法解释的目标归属与向度选择[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4):62-68.
2
张成东.
有限犯罪化:经济刑法立法的应然方向[J]
.经济刑法,2020(1):55-67.
3
马松建,蒋兆乾.
贪污罪的刑罚配置新论——以与盗窃罪比较研究为视角[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56-60.
被引量:5
4
艾展刚.
刑事司法中的民意解构[J]
.法制与经济,2015,24(16):142-143.
5
王惠敏,蔡士林.
论民意与刑事司法的博弈[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0-83.
被引量:1
6
蔡士林,陈明.
再论共同过失犯罪[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1):33-36.
7
曾晓昀.
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开放发展机制研究[J]
.上海金融,2017(2):81-87.
被引量:2
8
童德华,张斯柯.
我国刑事法治化的困境及其超越[J]
.社会科学动态,2017(4):37-46.
被引量:3
9
童德华.
主体间性理论对刑法现代化的再造[J]
.当代法学,2017,31(3):59-67.
被引量:12
10
张宇.
现代土地征收制度中的“公共利益需要”[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6):71-76.
被引量:6
1
初振波.
浅析侵犯商业秘密罪[J]
.经济师,2009(6):60-60.
2
潘一菲.
刑法的道德基础[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4(9):142-142.
3
马莹莹,赵瑞雪,向美.
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问题研究[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6X):141-141.
4
杨尚文.
近代刑法精神在罪刑法定中的实现[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9):27-28.
被引量:4
5
雷杰.
浅议亲属间盗窃罪及立法建议[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6):104-104.
6
许桂敏.
论刑法精神入宪化[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3):47-51.
被引量:1
7
周媛媛.
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的完善[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15):137-138.
被引量:6
8
徐明明.
性贿赂入罪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17):285-286.
9
郭耀峰.
浅谈刑法精神[J]
.太原大学学报,2006,7(1):76-80.
10
赵宝成.
追问刑法精神[J]
.政法论坛,2003,21(4):120-129.
被引量:4
中外法学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