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棉花不育系与恢复系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选用洞A不育株,6个胞质不育系和4个胞质不育系的恢复系,按7×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28个组合的F1进行双列分析。结果表明,皮棉产量、衣分、衣指、子指、2.5%跨长、比强度、纤维细度、单纤强力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子棉产量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洞A是较好的不育材料,南A12是优质的胞质不育系,南R2是较好的恢复系;洞A×G93005是双亲GCA和组合SCA均较高的高产组合。
作者
王斌
费德友
杨洪理
任胜茂
机构地区
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
出处
《中国棉花》
1998年第8期8-9,共2页
China Cotton
关键词
棉花
不育系
恢复系
配合力
分类号
S562.0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4
1
崔世友,韩世杰.
论棉花高产育种[J]
.棉花学报,1996,8(6):286-291.
被引量:14
2
王志忠,王兆晓,崔淑芳.
种间杂交种质系与陆地棉品种配合力的探讨[J]
.中国棉花,1996,23(10):7-10.
被引量:3
3
黄荣先,高定坤.棉花杂交种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合力的初步研究[J]中国棉花,1985(04).
被引量:1
4
李加纳主编..数量遗传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66.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胡绍安,崔荣霞,王坤波,王春英,姚长兵,黎绍惠.
棉属野生棉与栽培棉种间杂交新种质创造研究[J]
.棉花学报,1993,5(2):7-13.
被引量:12
2
杜雄明.
适应当前及21世纪育种需要的印度棉花种质资源[J]
.中国棉花,1993,20(1):46-46.
被引量:3
3
朱绍琳.
棉花高产育种的探讨[J]
.中国棉花,1994,21(4):11-13.
被引量:9
4
王庆华,失绍琳,李宗岳,姚凤腾,华国雄,陈旭升.
中美陆地棉育种系统品种(系)性状比较[J]
.中国棉花,1994,21(8):28-29.
被引量:3
5
朱安灿.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
.中国棉花,1994,21(11):6-7.
被引量:3
6
承泓良,陆作楣.
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四)[J]
.种子科技,1994,12(5):42-43.
被引量:1
7
王君.
作物育种原理──2.竞争与产量[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5(3):8-10.
被引量:1
8
傅小琼,赖鸣冈.
中美棉花品种第二轮联合试验结果剖析[J]
.中国棉花,1995,22(2):17-18.
被引量:5
9
刘国强,周忠丽,张秀芳.
澳大利亚和巴西棉花推广品种的试种[J]
.中国棉花,1995,22(11):38-39.
被引量:2
10
周有耀.
棉花高产育种中收获指数的作用[J]
.中国棉花,1995,22(12):4-6.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5
1
张培通,朱协飞,郭旺珍,张天真.
陆地棉衣分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和QTL分子标记[J]
.江苏农业学报,2005,21(4):264-271.
被引量:10
2
郭宝德,黄穗兰,冀丽霞,杨芬.
彩色棉产量及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2008,36(4):11-13.
被引量:1
3
崔世友,蔡立旺,高文翔.
棉花产量研究及其育种利用[J]
.中国棉花,1997,24(12):2-4.
被引量:2
4
杨伯祥,周宜军,王治斌.
陆地棉产量结构因素分析[J]
.江西棉花,1998(4):7-10.
被引量:1
5
杨伯祥,周宜军,王治斌.
四川棉花育成品种产量结构分析[J]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15(3):22-25.
6
买买提.莫明,李雪源,艾先涛,王俊铎,吐逊江,多里坤.
新疆棉花超高产育种技术初探[J]
.中国棉花,2010,37(4):5-7.
被引量:5
7
韩世杰,何林池,袁春新,崔世友,刘水东,徐纪嘉,邱启程,严春阳,张一琳,姜筱珍,韩广琴,郝德荣,韩娟.
棉花生态育种的实践与认识[J]
.江西棉花,2011,33(2):9-12.
被引量:3
8
米换房,李文蕾,翟雷霞,李继军,权月伟,唐光雷.
丰产 早熟 优质棉花新品种邯7860的选育[J]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8):60-62.
被引量:3
9
韩世杰,韩娟,何林池,刘水东,崔世友,郝德荣,徐纪嘉,袁春新,邱启程,严春阳,张一琳,姜筱珍,韩广琴.
棉花品种间杂交育种关键技术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84-85.
被引量:1
10
崔世友,何林池,缪亚梅.
通棉系列棉花品种选育技术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02,30(1):26-2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4
1
陈于和,秦素平,张志雯.
转Bt抗虫棉与常规棉品种间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研究[J]
.棉花学报,2009,21(1):77-80.
被引量:8
2
景忆莲,刘耀斌,李胄,范万法.
哈克尼西棉细胞质对陆地棉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117-118.
被引量:5
3
袁有禄,张天真,郭旺珍,潘家驹,R.J.Kohel.
棉花优异纤维品质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英文)[J]
.Acta Genetica Sinica,2005,32(1):79-85.
被引量:24
4
刘金兰,徐珍秀,聂以春.
棉花花粉不同发育时期的扫描电镜观察[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4,13(1):15-18.
被引量:2
5
徐显,王校栓,尹志敏,谢令琴.
陆地棉亲本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18(1):34-40.
被引量:7
6
韦贞国,李宗友,易先达,华金平.
哈克尼西棉雄性不育胞质的遗传效应[J]
.棉花学报,1995,7(2):76-81.
被引量:22
7
张志刚,周世象,李育强,李建彬,梅正鼎,杨春安.
湖南棉花不育系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J]
.湖南农业科学,2007(1):19-21.
被引量:2
8
陈荣江,王清连,朱明哲.
棉花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关联度及典型相关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5):43-46.
被引量:21
9
王学德,张天真,潘家驹.
细胞质雄性不育陆地棉的细胞质效应[J]
.作物学报,1997,23(4):393-399.
被引量:28
10
聂志华.对典败和园败的认识和讨论[J].江西农业科技,1980(4):10-1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李蒙恩,郑重.
陆地棉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重要性状配合力的初步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2):92-98.
被引量:2
2
马惠应,彭家成,汪华春,黄书伟,张庆虎.
棉花单隐性核不育两用系镜检观察与选育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7):2926-2928.
3
刘丽,孔宪辉,相吉山,王旭文,王娟,宿俊吉,余渝.
新疆棉花胞质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2013,22(2):47-53.
被引量:5
4
赵晓雁,何良荣,戴翠荣,谷洪波,周曙霞.
新疆哈克尼西棉新不育系和恢复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J]
.中国棉花,2017,44(12):20-2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李蒙恩,郑重.
4个哈型胞质棉花杂种性状表现(英文)[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2):113-115.
2
李蒙恩,郑重.
棉花哈型胞质杂种的比较和筛选[J]
.中国棉花,2001,28(7):9-11.
3
邓惠清,唐灿明,刘正銮,姜利农,苏锦其.
棉花胞质不育系转育12个材料的配合力分析[J]
.棉花科学,2017,39(3):2-7.
被引量:2
4
赵晓雁,何良荣,戴翠荣,谷洪波,周曙霞.
新疆哈克尼西棉新不育系和恢复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J]
.中国棉花,2017,44(12):20-24.
被引量:2
5
纪莲莲,张玉霞,纪家华,赵永民,翟云明.
转基因棉花三系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
.种子,2019,38(2):108-111.
被引量:5
6
赵晓雁,周曙霞,谷洪波.
新疆三系杂交棉育种研究进展、问题及对策[J]
.中国棉花,2022,49(5):4-8.
被引量:1
7
郭金成,曹新川,宋佳,赵玉玲,邵永杰,何良荣.
不同年份下陆地棉杂交F1产量、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稳定性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23,55(2):36-43.
被引量:2
8
李海燕,吴晓东,赵丹,王天硕,闫烨,史鸿儒,徐敏,王子胜.
早熟陆地棉主要性状配合力效应及遗传参数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2024,22(10):3213-3223.
1
崔毅,傅海波.
棉花不育系制种田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知识(增收致富),2005(12):16-17.
2
曹河.
棉花不育系培育与制种技术研究课题列入国家“863”计划[J]
.新疆农垦科技,2003(2):45-45.
3
于金花,孙光荣,张俊生,李剑峰.
棉花不育系杂交制种技术措施[J]
.中国种业,2002(11):24-24.
被引量:2
4
吕淑平,程静,谢德意,吕双俊.
自育棉花不育系不育性鉴定[J]
.河南农业科学,2006,35(2):47-48.
被引量:4
5
黄殿成,靖深蓉.
加强棉花不育系育种[J]
.中国棉花,2003,30(8):42-42.
被引量:1
6
Bocsi,J,石光森.
玉米种子活力的双列分析[J]
.农业科技情报(西南农学院),1991(4):36-40.
7
刘永胜,周开达,阴国大.
水稻(Oryza sativa L.)亚种间杂交穗部性状的双列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2,10(3):391-399.
被引量:6
8
M.B.Callaway,何富刚,颜范悦.
玉米自交系抗茎腐病的双列分析[J]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1(4):9-12.
9
Narro,LA,谢国禄,等.
耐酸土玉米群体的双列和三列分析[J]
.国外作物育种,2001,20(2):51-51.
10
程宝成,刘巧英,江宏.
高粱粒重的双列分析[J]
.遗传,1989,11(3):12-14.
被引量:4
中国棉花
199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