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木薯与花生间作产量效应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
2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996~1997年对木薯、花生不同方式间作的产量效应及生态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薯、花生不同方式间作的产量及生态经济效益都比木薯单作显著提高。不同方式间作增产效果不同,木薯、花生1∶3间作产量提高,生态经济效益最好,其次是1∶4和1∶2间作,再作是1∶1间作。可见,木薯、花生采用适当的方式间作,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能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作者
罗兴录
机构地区
广西大学农学院
出处
《耕作与栽培》
1998年第4期1-3,8,共4页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关键词
木薯
花生
间作
产量效应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分类号
S344.2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6
同被引文献
274
引证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195
参考文献
5
1
李威联.
充分利用广西光温资源夺取种养业高产,优质,高效[J]
.耕作与栽培,1993,13(2):9-12.
被引量:2
2
元生朝.我国立体集效农作制度.中国高功能效益耕作制度研究进展.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研究会学术论文集.贵州科技出版社.1990,42-44.
被引量:1
3
刘贵波等.梨粮间作复合种植结构与功能效益研究.中国高功能高效益耕作制度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学会耕作研究会学术论文集.贵州科技出版社,1990,162-167.
被引量:1
4
高旺盛,胡恒觉.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不同作物生态效能研究[J]
.生态学杂志,1991,10(2):1-6.
被引量:16
5
刘巽浩.
能量投入产出研究在农业上的应用[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84,5(4):15-20.
被引量:63
共引文献
76
1
梁毅,刘雪梅,郑永华,唐洪玉,熊波.
稻鱼菜、稻鱼鸭复合生态模式综合效益的试验[J]
.淡水渔业,2004,34(4):40-43.
被引量:2
2
陈国良,帅启富.
微型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发展动态[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85,6(2):46-50.
3
李贵宝.
耗散结构理论与土壤生态系统[J]
.农村生态环境,1989,5(3):52-55.
被引量:4
4
贾恒义,陈国良,程积民.
固原县上黄村农业生态系统能量分析[J]
.水土保持通报,1993,13(2):33-37.
被引量:1
5
陈勇,陈国阶,刘邵权,王青.
川西南山地民族聚落生态研究——以米易县麦地村为例[J]
.山地学报,2005,23(1):108-114.
被引量:10
6
鲁远源,任光燊,邹永成,彭世宽.
粮经作物复种生态系统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及整体效益的系统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1993,6(2):63-68.
7
刘秀英,黄国勤,苏艳红,刘隆旺.
红壤旱地几种复种方式的周年生产力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05,25(1):19-21.
被引量:4
8
余存祖,刘耀宏,彭琳,戴鸣钧.
黄土高原贫困地区农田能量效率与提高途径[J]
.生态学杂志,1989,8(6):1-5.
被引量:2
9
吴大付,赵亦芳,陈红卫,谢慧荣.
麦套春棉不同种植模式综合效益的模糊层次分析[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4,22(3):32-36.
被引量:1
10
刘太宇,史素荣.
以养兔和种植业为主体的生态农业系统分析[J]
.家畜生态,1994,15(1):29-3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74
1
林绍森,唐永金.
玉米密度、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光合速率的效应分析[J]
.大豆科学,2007,26(2):149-153.
被引量:13
2
陶汉宏,刘和生.
品种、密度及施肥对木薯产量的影响[J]
.广西农学报,2001,16(3):8-10.
被引量:10
3
刘巽浩.
能量投入产出研究在农业上的应用[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84,5(4):15-20.
被引量:63
4
盛良学,黄道友,夏海鳌,肖润林.
红壤橘园间作经济绿肥的生态效应及对柑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6):677-679.
被引量:37
5
李少明,赵平,范茂攀,高世昌,郑毅.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氮素养分吸收利用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5):572-574.
被引量:67
6
黄洁,王萍,叶剑秋,许瑞丽,李开绵.
鲜薯和种茎兼用木薯的平衡施肥[J]
.广西农业科学,2004,35(6):474-476.
被引量:9
7
郭晋太,韩建明,李逸,王中岳,杨爱国,张焕丽,张俊平.
不同套种作物对朝天椒产量的影响[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4,24(4):40-41.
被引量:2
8
黄洁,吴焕林,李开绵,叶剑秋,许瑞丽,林世欣.
“农民参与式”研究与推广的木薯栽培技术[J]
.热带农业科学,2004,24(5):42-47.
被引量:8
9
蔡承智.
间套作增产原理[J]
.农村实用技术,2001(2X):62-63.
被引量:5
10
房伯平,宁乃颉.
氮、磷、钾施用量对木薯产量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1994,21(1):28-30.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27
1
宋付平,黄洁,陆小静,张振文,叶剑秋,李开绵.
中国木薯施肥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4):140-144.
被引量:20
2
黄欠如,孙永明,熊春贵,熊国根,李靖,胡惠文,章新亮.
丘陵红壤旱地花生套作木薯产量效益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7):43-45.
被引量:23
3
王正功,李林.
棉田间作套种制度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09(8):37-40.
被引量:6
4
揭红科,蒋菁,唐秀梅,钟瑞春,王泽平,刘超,唐荣华.
适合木薯间套作的花生品种筛选试验初报[J]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1):30-32.
被引量:8
5
唐秀梅,钟瑞春,揭红科,刘超,王泽平,韩柱强,蒋菁,贺梁琼,李忠,唐荣华.
间作花生对木薯碳氮代谢产物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94-98.
被引量:35
6
严炜,刘光华,娄予强,刘倩,李月仙,郭容琦,段春芳.
木薯间套作栽培研究概况及产业发展对策[J]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4):391-394.
被引量:17
7
王家才,孟自力,张曦,任波,杨爱梅.
甘薯新品种商薯6号套种模式及其效益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11,43(5):40-41.
被引量:8
8
董华芳,吴昊,许延波,李鹏飞,葛佩鑫,高巧,康利均.
番茄—玉米间作效益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5):99-99.
被引量:2
9
李春光,陆昆典,李兆贵,廖仕京,曾令松,梁永红,黄洁.
木薯套种西瓜或南瓜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9):30-32.
被引量:10
10
韦小贞,尹成和,李兆贵,韦艳春,马汉宝,许晓芳,黄柏玲,黄洁.
武鸣县木薯间作花生、大豆的高产高效模式[J]
.热带农业科学,2011,31(9):14-17.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95
1
林洪鑫,袁展汽,刘仁根,肖运萍,汪瑞清.
木薯高产栽培及产后废弃物处理国内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2):30-32.
被引量:7
2
黄洁,刘子凡,许瑞丽,叶剑秋,李开绵.
施肥位置对木薯产量和生长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0):15-16.
被引量:10
3
李建华.
湖南省棉田种植制度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
.作物研究,2006,20(3):206-209.
被引量:3
4
贺娟芬,黄国勤.
红壤旱地棉田立体种植系统的生态学功能及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7):400-407.
被引量:4
5
王正功,李林.
棉田间作套种制度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09(8):37-40.
被引量:6
6
罗兴录.
木薯新品种新选048选育与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501-505.
被引量:15
7
黄巧义,黄旭,唐拴虎,陈建生,徐培智,张发宝,解开治,顾文杰.
木薯营养与施肥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12(2):62-68.
被引量:10
8
黄欠如,叶川,孙永明,黄齐,刘青,李靖,熊国根.
鄱阳湖单退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以江西都昌县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5):117-121.
被引量:1
9
黄齐,孙永明,刘青,叶川,李靖,黄欠如,熊国根.
鄱阳湖区棉花不同间套作模式效益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6):20-22.
被引量:13
10
刘登望,李林,王正功.
棉花花生间作复合系统的照度、生长发育与生产力效应[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270-275.
被引量:20
1
赵凤芹.
联合收割机的故障分析与保养措施[J]
.吉林农业,2016(5):80-80.
被引量:1
2
沈凤鸣,谢文蔚.
液压传动基础知识(续) 第五章——液压系统[J]
.渔业机械仪器,1982,9(2):56-60.
3
袁率.
论江夏区花山森林植被的演替趋势及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9):56-57.
4
马千里,岳鹏志,曾建鸿.
浅谈南充农机科研推广工作的发展与前景[J]
.四川农机,2010(2):8-8.
5
郭增江.
联合收割机保养措施[J]
.现代农业研究,2016,22(1):24-24.
6
凌宏文,樊宇红,朴河春.
桑园地和玉米轮作地土壤pH变化的比较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2015,24(5):778-784.
被引量:4
7
杨慧芬.
英语课堂导入五法[J]
.教育界(教师培训),2013(3):60-60.
8
葛永红,毕阳,李永才,王毅.
采后生物学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8):9957-9958.
被引量:5
耕作与栽培
199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