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河南省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
5
全文增补中
导出
摘要
分析了河南省土地资源特点及土地生产潜力,并依据耕地资源、粮食单产及总产的历史变化特点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对粮食单产、总产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00年至2030年在不同生活水准下的人口承载力,最后提出了提高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措施。
作者
刘长运
杨丰华
蒋国富
机构地区
南阳师专地理系
宛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1998年第6期72-74,82,共4页
基金
河南省"九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
关键词
土地资源
人口承载力
河南省
分类号
F32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6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6
参考文献
4
1
王国强.
河南省农用土地资源人口负载力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5(3):14-17.
被引量:9
2
陈利顶.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供需未来变化趋势预测研究[J]
.自然资源,1995(4):1-7.
被引量:8
3
李闽,张妙玲.
江苏省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4(2):5-8.
被引量:12
4
陈百明.
我国的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研究——以黄淮海平原为例[J]
.自然资源,1989(1):1-8.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席承藩,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与农业发展问题,1985年
被引量:1
2
匿名著者,土地、粮食、人口,1984年
被引量:1
3
团体著者,中国耕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992年
被引量:1
4
团体著者,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1991年
被引量:1
5
团体著者,1990年
被引量:1
6
胡鞍钢,人口与发展.中国人口经济问题的系统研究,1989年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7
1
刘长运.
南阳市粮食预测及可持续发展初探[J]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S1):28-31.
被引量:3
2
张善余.
从土地承载力展望我国人口迁移的前景[J]
.人口学刊,1991,13(2):57-62.
3
赵筱青,田敏.
云南省人口、耕地、粮食变化趋势预测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9(S1):63-67.
被引量:2
4
张安录.
山区农用土地资源第一性生产力估算方法(以湖北大别山区为例)[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1991,0(4):306-316.
5
张安录,徐樵利.
山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若干问题探讨[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7(4):521-527.
被引量:3
6
安树伟,梁增泰.
陕西省西乡县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量研究[J]
.山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9(4):52-60.
被引量:2
7
张安录,谭传凤.
湖北大别山区土地资源生产力估算[J]
.山地研究,1993,11(1):30-36.
被引量:3
8
徐德成.
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森林承载能力[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3,13(3):55-60.
9
肖国安.
我国粮食供求中短期预测[J]
.经济学动态,2005(3):61-64.
被引量:3
10
宇振荣,辛德惠.
土地利用系统规划和设计方法探讨[J]
.自然资源学报,1994,9(2):176-184.
被引量:23
同被引文献
68
1
李忠光.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探索[J]
.智能城市,2020,6(23):109-110.
被引量:2
2
秦成,王红旗,田雅楠,姚治华.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2):335-338.
被引量:76
3
高志强,孙希华.
基于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S2):3-5.
被引量:17
4
郭秀锐,毛显强,冉圣宏.
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S1):29-31.
被引量:128
5
田宏岭,乔建平,朱波,宋孟强.
基于GIS技术的成都市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快速评价[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41(S1):45-48.
被引量:10
6
闵庆文,余卫东,张建新.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及应用[J]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14-16.
被引量:74
7
陶思明.
世纪之交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J]
.中国环境管理(吉林),1993(6):4-7.
被引量:2
8
刘立华.
关中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人口承载量[J]
.地理研究,1989,8(4):16-27.
被引量:19
9
闫旭骞,徐俊艳.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J]
.金属矿山,2005,34(6):56-59.
被引量:21
10
叶文,罗黎.
云南山间盆地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4,6(2):76-8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5
1
黄志英,梁彦庆,葛京凤,张亚卿.
河北省作物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2):93-96.
被引量:19
2
蓝丁丁,韦素琼,陈志强.
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以福州市为例[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2):252-256.
被引量:39
3
田丹,周运超,周焱,蔡学成,吴凯.
沿河县耕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J]
.贵州农业科学,2009,37(5):173-176.
被引量:2
4
张晓燕,陈影,门明新,李新旺,周亚鹏,许皞.
基于产能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3):176-180.
被引量:14
5
李昊勋,刘淑霞,郑宏刚.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下的“双评价”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4):13-1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76
1
刘扬,贾树海,那波.
土地生产潜力计算方法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376-381.
被引量:24
2
刘克岩,张橹,张光辉,刘佳,严明疆.
人类活动对华北白洋淀流域径流影响的识别研究[J]
.水文,2007,27(6):6-10.
被引量:40
3
周广胜,袁文平,周莉,郑元润.
东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人口承载力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2008,32(1):65-72.
被引量:20
4
李哲,侯仁勇,张姗姗.
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容纳能力模型的改进及应用[J]
.特区经济,2008(2):299-300.
5
吕斌,孙莉,谭文垦.
中原城市群城市承载力评价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5):53-58.
被引量:62
6
张敏,陈伟强.
基于GIS的中国玉米秸秆纤维生产潜力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490-495.
被引量:2
7
张敏,杨曼曼,陈伟强,宋安东.
中国小麦秸秆纤维潜力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3):14474-14475.
被引量:3
8
许联芳,谭勇.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土地承载力评价[J]
.经济地理,2009,29(1):69-73.
被引量:45
9
高永刚,赵先丽,温秀卿,郭立峰,李宇光,王秋京.
黑龙江省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人口承载力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7):239-242.
被引量:2
10
傅鸿源,胡焱.
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综述[J]
.城市问题,2009(5):27-31.
被引量:68
1
任凤嫒,刘甫增,刘邦学.
县级土地利用优化结构、人口承载力的建模及求解[J]
.贵州科学,1992,10(2):81-84.
2
刘国勖,宋玉玲,王兰凤.
土地生产潜力的理论研究与统计分析[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0(1):38-41.
被引量:1
3
李明森.
西藏土地资源特点及其合理开发[J]
.自然资源学报,1994,9(1):51-57.
被引量:6
4
蔡浔之,黄欠如.
江西土壤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J]
.江西农业经济,1998(3):25-26.
被引量:2
5
赵庚鑫,张永兴,李治国.
大同市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分析[J]
.华北国土资源,2004(2):35-40.
6
陈利江.
满城县土地生产力及人口承载力初探[J]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91,8(4):29-34.
7
雷东.
林业建设中营林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措施[J]
.民营科技,2012(12):118-118.
被引量:3
8
钟陆演,艾尧.
吐鲁番市土地承载力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2011(6):127-129.
9
罗有贤.
重庆市土地承载力研究[J]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9(4):73-80.
被引量:1
10
国土资源[J]
.中国地理科学文摘,2002(2):64-74.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199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