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探索DNA双螺旋结构的竞赛及其创新思维方法的思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回顾了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背景与经过,分析了3组科学家探索DNA双螺旋结构的得失,论述了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中获得的有益启示。
作者
史国安
范丙友
郭秀璞
施江
黄海霞
高双成
机构地区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出处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19,共5页
Bulletin of Biology
基金
河南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YB2004-84)
关键词
DNA双螺旋结构
诺贝尔奖
创新思维
分类号
Q-31 [生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Watson J.D.,Crick F.H.C..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Nature, 1953,171:737-738.
被引量:1
2
郭晓强,郭振清.
富兰克林:一位过早凋谢的科学之花[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1):96-103.
被引量:11
3
Maddox B.. Rosalind Franklin: The Dark Lady of DNA. New York : Harper-Collins, 2002.
被引量:1
4
Wilkins M.. The Third Man of the Double Helix: Memoirs of life in sciences.Oxford :Oxford Uinversity Press ,2003.
被引量:1
5
刘茵.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 莫里斯·威尔金斯辞世[J]
.世界科学,2004(11):45-45.
被引量:1
6
王育竹.
科学研究的核心是创新──关于中国诺贝尔奖的思考[J]
.世界科学,2000,22(12):2-3.
被引量:5
7
周光召.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J]
.知识就是力量,2003(9):4-6.
被引量:1
8
秦笃烈.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全球庆典巡礼[J]
.遗传,2003,25(6):762-765.
被引量:10
9
李建会.
学科交叉与分子生物学的革命和发展——纪念DNA双螺旋模型建立50周年[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12):77-82.
被引量:5
10
关立言.
关于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过程的再反思[J]
.开封大学学报,2005,19(1):72-78.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艾伦.20世纪生命科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224,238,216.
被引量:2
2
沃森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个人经历[M].北京:三联书店,2001.17-38,133,152.
被引量:2
3
弗朗西斯克里克著 吕向东 唐孝威译.狂热的追求[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4..
被引量:1
4
米歇尔莫朗热著 昌增益译.二十世纪生物学的分子革命[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5
J·D·沃森 刘望夷译.双螺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61.
被引量:1
6
嘉·阿达玛.关于科学史问题,微积分的诞生[A].敦书春译.数学史译文集[C].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80.147.
被引量:1
7
沃森.双螺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32.
被引量:1
8
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M],(第二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66.
被引量:1
9
F· crick. The Double Helin: A personal View[J ]. nature,1974.32.
被引量:1
10
F. Crick. Crick looks back on DNA[ J ]. science, 197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4
1
郭俊明,肖丙秀.
基因相关研究与诺贝尔奖[J]
.遗传,2005,27(1):101-109.
被引量:6
2
李炳昌.
交流与合作激励科学创新[J]
.前沿,2005(4):24-26.
被引量:2
3
黄祖辉.
基因诺贝尔奖的哲学因素思考[J]
.医学与哲学(A),2006,27(1):70-72.
被引量:3
4
袁祖望.
中国科学创新薄弱原因探讨[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1):110-114.
被引量:4
5
郭晓强.
DNA双螺旋发现的第三人[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29(4):81-89.
被引量:2
6
周廷华,魏昌瑛.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背后的女性——纪念罗莎琳德·富兰克林逝世49周年[J]
.生物学通报,2007,42(8):61-62.
被引量:3
7
周建中,李晓轩.
国外科研资助机构学科交叉项目的评议机制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2):9-13.
被引量:12
8
胡海山.
从科学史角度解释科学发现优先权争论的两个案例[J]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6(2):66-68.
9
宋琳,刘文霞.
中国电子显微学领域分层结构的社会性别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20-1626.
被引量:1
10
那立欣,孙长颢,牛玉存.
浅谈关于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J]
.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34-136.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4
1
程民治.
R.E.富兰克林——X射线晶体学领域的英格兰玫瑰[J]
.物理与工程,2006,16(5):45-49.
被引量:3
2
史玉荣.
浅析生物物理模型的建构[J]
.大观周刊,2012(18):260-260.
被引量:1
3
陈百万.
物理学知识与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J]
.现代物理知识,2000,12(2):15-16.
被引量:1
4
王德彦.
“分子生物学革命”探析——为DNA双螺旋发现50周年而作[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5):65-6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康平心.
物理与生物珠联璧合:一个划时代的物理结构模型——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60周年[J]
.发展,2013(7):126-126.
1
蜿蜒进化“得失”间[J]
.国外科技动态,2003(3):16-16.
2
为什么自然界中没有时速500千米的高速老鼠?[J]
.大科技(科学之谜)(A),2011(1):47-47.
3
魏虹(编绘).
计较得失的猴子[J]
.启迪与智慧(下),2013(1):45-47.
4
林永廷.
百联模式能否被克隆[J]
.上海国资,2005(9):33-35.
5
史姝婉.
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学时代(理论版),2014,0(2):121-121.
被引量:5
6
代艳.
浅析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社会条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4):178-179.
7
李弘,肖玉,颜惠庚.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在九屏幕法中的应用[J]
.统计与管理,2013(2):145-146.
被引量:3
8
吴雪征,殷萍,damon(图).
我们一起“点钱”——银行在进化[J]
.钱经,2005(12):52-56.
9
李亚玲.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对婴幼儿脑潜力开发的启示[J]
.科技信息,2009(8):19-19.
被引量:1
10
基因代谢速度决定哺乳动物进化[J]
.生物学通报,2007,42(11):25-25.
生物学通报
2009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