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曹葆华的悼诗看“新青年”眼中的郭沫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曹葆华三十年代为郭沫若所写悼诗为例,从当时新进青年对郭沫若其人其诗接受的角度,来说明革命家的郭沫若比文学家的郭沫若更有感召力,以至于人们对郭沫若诗歌表达的时代精神和情绪内涵的关注和评价,压倒了郭沫若在诗歌艺术方面开创性成就。闻一多与曹葆华的通信中,在十四行诗方面对郭沫若和曹葆华的比较性评价出现偏差,便可见一斑。
作者
陈俐
机构地区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新闻学院
出处
《郭沫若学刊》
2009年第2期14-18,共5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关键词
郭沫若
曹葆华
革命家
十四行诗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周云鹏,钟俊昆.
论中国十四行诗的发展历程[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6,0(4):26-29.
被引量:3
2
方锡德.
谈闻一多、徐志摩、朱湘致曹葆华的三封信[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0(4):71-74.
被引量:1
3
张秀熟.
一生三度感《湘累》[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30-31.
被引量:3
4
温儒敏,赵祖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53.
5
方敬著..方敬选集[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1003.
共引文献
4
1
冯俊锋.
象征主义对中国新诗的影响及嬗变[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6(2):95-99.
2
吴辰.
论郭沫若《女神》的审美特色[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1(4):14-30.
被引量:2
3
吴辰.
人民:作为一种美学建构——论郭沫若文学创作中的对话倾向[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111-120.
4
王天红.
寻找方宇晨英译诗选及其新诗创作[J]
.文艺争鸣,2024(5):131-141.
1
罗荣桓:部下成上司,咋相处?[J]
.中华儿女,2009(1):7-7.
2
傅树声.
评俄文原版《没有地址的信》的一条注释——兼论普列汉诺夫美学思想的基本观点[J]
.社会科学战线,1986(2):64-70.
被引量:1
3
林利.
列宁《哲学笔记》新版译后记[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11(3):29-33.
被引量:1
4
孙汛.
阿盖公主[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0,1(3):118-2.
5
方锡德.
谈闻一多、徐志摩、朱湘致曹葆华的三封信[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0(4):71-74.
被引量:1
6
俞敏洪.
诗意的生活[J]
.兵团建设,2010,0(14):43-43.
7
俞敏洪.
诗意的生活[J]
.党政论坛,2010(8):53-53.
8
俞敏洪.
诗意的生活[J]
.上海支部生活,2010(2):61-61.
9
俞敏洪.
诗意的生活[J]
.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2009(6):1-1.
10
诸葛殷同.
试论“或者”和“要么”[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2):97-102.
郭沫若学刊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