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动态硫化ENR/PVC共混物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研究了共混温度、3种硫化体系和共混配比对动态硫化ENR/PVC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温度为150~160℃,用促进剂DM/流磺体系(DN为0.8~1份,硫磺为1~1、25份),共混配比为30/70~70/30时制得的ENR/PVC共混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作者
符新
机构地区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工学院
出处
《热带作物研究》
1998年第2期5-9,共5页
关键词
ENR
PVC
橡塑共混物
力学性能
分类号
O648 [理学—物理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黎志平,蓝峻.
天然橡胶分子链双键中引入环氧基对其性能的影响[J]
.应用化学,1996,13(4):49-51.
被引量:8
2
张殿荣,刘刚,杨清芝,李学岱.
PVC/环氧化天然橡胶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J]
.橡胶工业,1996,43(6):358-361.
被引量:6
3
饶秋华,姚树人.
橡塑共混热塑性弹性体的形态结构与性能[J]
.合成橡胶工业,1996,19(2):119-121.
被引量:4
4
赖逸云,丁艳芬,胡月红.
动态硫化和非硫化型炭黑填充NBR/PVC共混物的性能[J]
.合成橡胶工业,1993,16(5):294-297.
被引量:3
5
舒文艺.
两相不相容共混体系的亚微形态及其影响因素[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3,9(1):64-68.
被引量:7
6
苏宗纯,洪旭东.聚氯乙烯与天然橡胶共混改性的研究(一) 聚氯乙烯共混型热塑弹性体[J]塑料工业,1987(06).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9
1
肖发荣,刘芳.
环氧化天然橡胶合成、硫化及应用[J]
.弹性体,1993,3(1):6-10.
被引量:4
2
谢洪泉,吴向东,潘少波.
用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作增容剂制备热塑性弹性体[J]
.合成橡胶工业,1993,16(2):67-70.
被引量:2
3
朱玉俊,1987年
被引量:1
4
金日光,聚合物流变学及其在加工中的应用,1986年
被引量:1
5
团体著者,生胶及胶乳的应用性质,1991年
被引量:1
6
陈新,谢洪泉.苯乙烯-环氧丙烷多嵌段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及其在橡胶与树脂共混时的增容作用[J]合成橡胶工业,1986(05).
被引量:1
7
谢忠麟.
动态全硫化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开发与应用[J]
.合成橡胶工业,1990,13(3):151-156.
被引量:8
8
赖逸云,齐晓梅,丁艳芬,柳志强.
BR/HDPE动态硫化共混体系橡塑并用材料的研究[J]
.弹性体,1991,1(1):24-29.
被引量:2
9
卢炽,黎沛森.
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测定环氧化天然橡胶的环氧化程度[J]
.橡胶工业,1992,39(10):615-619.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23
1
齐兴国,王进,刘光烨,杨军.
化学改性三元乙丙橡胶在聚合物中的应用研究概况[J]
.弹性体,2006,16(6):69-73.
被引量:4
2
舒文艺,宋国君.
相容剂控制高分子合金的形态与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10(3):138-143.
被引量:3
3
薛平,龚丽蓉,何继敏.
硬质塑料管材阻隔技术研究[J]
.工程塑料应用,2005,33(7):26-29.
被引量:1
4
杨春亮,钱红莲,王平粤.
环氧化天然橡胶的硫化动力学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2005,26(1):16-19.
被引量:5
5
何兰珍,杨丹.
环氧化天然橡胶的研究与应用[J]
.弹性体,2005,15(5):60-65.
被引量:23
6
李付亚,傅和青,瞿金清,黄洪,陈焕钦.
改性天然胶乳研究进展[J]
.粘接,2007,28(2):34-38.
被引量:4
7
向福如,马兴明,陈小男,李克友.
NR/HDPE 共混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研究[J]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97,1(5):30-36.
被引量:1
8
吕明哲,黄茂芳,李普旺,陈美.
环氧化天然橡胶在高聚物改性中的应用进展[J]
.特种橡胶制品,2009,30(1):55-59.
被引量:6
9
陈旭东,沈家瑞,夏成林.
层状分散形态聚合物合金[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14(2):1-4.
被引量:6
10
肖茹,关桂荷,章悦庭.
60PHB/PET液晶共聚酯与聚碳酸酯的相容剂及其影响[J]
.合成技术及应用,1998,13(2):14-1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5
1
郭红革,李良,谢雁.
提高SBR/PP热塑性弹性体流动性的配方研究[J]
.弹性体,2000,10(3):11-14.
被引量:1
2
虞钟华.
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上)[J]
.上海化工,2005,30(1):27-29.
被引量:2
3
沙世清,张涛,谢忠麟.
SBR/PVC共混体系的增容共混研究[J]
.合成橡胶工业,1993,16(3):134-136.
被引量:6
4
李锦山.
增容技术及其工业应用[J]
.合成橡胶工业,1994,17(3):181-186.
被引量:6
5
邱桂学,吴其晔,裘怿明,许淑贞.
SBR/HDPE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流变性能的研究[J]
.特种橡胶制品,1989(4):7-11.
被引量:1
6
耿海萍,朱玉俊,伍社毛.
动态硫化EPDM/PP热塑性弹性体分散相粒径[J]
.合成橡胶工业,1995,18(1):23-25.
被引量:19
7
赵金义,杨文君,周田新.
PVC/SBR共混改性的研究[J]
.橡胶工业,1995,42(7):409-412.
被引量:3
8
李志君,魏福庆.
接枝和交联对纳米SiO_2改性NR/PP共混型热塑弹性体的影响[J]
.高分子学报,2006,16(1):43-47.
被引量:22
9
张晓红,谭邦会,高建明,黄帆,宋志海,陈志达,魏根栓,乔金樑.
共混型聚丙烯/超细粉末丁苯橡胶全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J]
.合成橡胶工业,2006,29(2):91-95.
被引量:11
10
王亚明,刘岚,刘永超,罗远芳,贾德民.
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进展[J]
.塑料工业,2006,34(B05):20-2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赵红磊,李志君,郑辉林.
丁苯橡胶类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进展[J]
.热带农业科学,2007,27(6):54-5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赵红磊,李志君,郑辉林,胡树.
CPE/纳米SiO_2增容SBR/PVC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J]
.弹性体,2009,19(4):24-27.
被引量:6
1
张国文,阙青民,潘军辉,胡勇克.
荧光法研究恩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7,31(1):65-68.
被引量:3
2
王源升,张宝真,姚树人.
聚(丙烯酸丁酯-CO-丙烯腈)/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的研究(Ⅰ)[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89,5(5):81-85.
3
阙青民,张国文,潘军辉.
恩诺沙星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相互作用[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6,30(2):136-139.
被引量:3
4
杨耀华,廖建和,廖禄生,赵伟,黄仙红,陈永平.
采用ATRP合成天然橡胶接枝共聚物——Ⅱ.ENR-g-PS的制备[J]
.合成化学,2012,20(2):169-173.
被引量:4
5
陈立凯,彭红艳.
一种杂多酸多氮化合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J]
.中华少年,2016,0(32):160-161.
6
万宇奇,邓世雄,余丽,潘志权.
一种杂多酸多氮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J]
.广东化工,2016,43(22):88-90.
被引量:1
7
高云燕,王子超,欧植泽,句宝龙,黄干,冯钊.
取代基对咪唑[4,5-f]-1,10-邻菲罗啉Ru(Ⅱ)配合物的温敏性能影响[J]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5,33(6):468-478.
被引量:1
8
刘俊渤,唐珊珊,孙佳妮,靳瑞发.
环丙沙星与三氟甲基丙烯酸分子印迹自组装体系的理论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34(11):2566-2573.
被引量:6
9
尹艳红,杨金鑫,杨伟光,岳红云,王辉,杨书廷.
环氧化天然橡胶(ENR)/丁苯橡胶(SBR)基新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J]
.应用化学,2006,23(11):1237-1242.
被引量:1
10
杨丽庭,张留成,刘国栋,高俊刚,刘海峰,金日光.
N-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乳液共聚物与PVC共混的研究[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17(3):106-109.
被引量:10
热带作物研究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