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伤寒论》教学中体会组方原则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笔者在教授《伤寒论》的教学过程中,对其组方原则做了总结,概括为“用心于气机升降,着眼于寒热同治,落脚于阴阳自和”等诸方面,从而积极发挥“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等作用,现分述如下。
作者
韩捷
机构地区
河南中医学院
出处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15-16,共2页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伤寒论
张仲景
组方机制
教学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
1
李飞主编..中医历代方论精选[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47.
2
(清)柯琴编选,赵辉贤校注..伤寒来苏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93.
同被引文献
17
1
赵军,于培龙.
中医药抗衰老浅谈[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13-14.
被引量:2
2
王国栋.
试论太阳与肺系的关系[J]
.河南中医,1997,17(5):261-262.
被引量:2
3
刘玉良,李其忠.
论《伤寒论》定量辨证中的定比思想[J]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40-42.
被引量:5
4
韩鑫冰,何新慧.
《伤寒论》欲解时机理及其意义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3):356-358.
被引量:8
5
黄丽慧,程传浩,马龙,李宇航.
《伤寒杂病论》脉证辨证思维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3):362-363.
被引量:5
6
张虹玺,王莉,王波.
运用《伤寒杂病论》理论指导便秘治疗的临床体会[J]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5):724-724.
被引量:6
7
黄欢,黄家诏.
《伤寒论》的脾胃证治研究概述[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6):58-59.
被引量:2
8
史建平.
《伤寒论》石膏运用之探微[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7):46-47.
被引量:3
9
柴中华,刘芳.
《伤寒论》太阳篇(中)禁汗病症辨证论治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7):77-78.
被引量:1
10
陈卫平.
中医外科手术学发展史浅探[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8):18-1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刘玉良,张文立.
《伤寒论》太阳病篇多见肺病证的机理探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2):2805-2807.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向叶霞,刘锐.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伤寒论》治疗太阳病用药组方规律[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9):151-155.
被引量:2
2
王浩,张念志,张一萌,董梅.
六经辨证在肺胀治疗中的应用[J]
.中医杂志,2016,57(8):708-710.
被引量:17
3
邓志远,王镘佳.
论太阳病与心肺相关[J]
.山东中医杂志,2016,35(9):766-767.
被引量:4
4
战晓玲,唐恬,徐文慧,马冀,李兰芳,李沧海,姜廷良.
桂枝汤含药血清对不同比例Poly(I∶C)-LPS组合刺激肺巨噬细胞的干预效应[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24(14):84-90.
被引量:5
5
战晓玲,李沧海,姜廷良.
表证模型研究概况与展望[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24(19):213-220.
被引量:7
6
郑文聪,张海峰.
毛刺、分刺在《伤寒论》太阳表证的应用探讨[J]
.中国中医急症,2019,28(1):153-155.
被引量:4
7
杨晓,李小娟.
心肺同治理论在临床中应用进展[J]
.中医研究,2021,34(1):50-53.
被引量:10
8
丁琳译,赵屹,卜德超,董雷,高凯,曹婉琛,韩丽娜.
《伤寒论》太阳病篇药症规律挖掘[J]
.陕西中医,2022,43(1):83-89.
被引量:4
9
熊玲珠,符瀚文,陈如欣,章新友.
《中华中医药学刊》刊文特征与热点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4,42(9):130-134.
1
韩捷.
浅析《伤寒论》组方机制[J]
.江西中医药,2009,40(3):7-8.
被引量:2
2
周刚.
刍议小柴胡汤通调津液之功[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4):10-11.
被引量:2
3
王停,王臻,荆鲁,尚炽昌.
小柴胡汤组方机制探讨[J]
.河南中医药学刊,1999,14(5):6-7.
被引量:2
4
张艳焱,邱德文.
“和法”代表方小柴胡汤配伍机制及治疗肝病的现代研究[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24(3):46-49.
被引量:4
5
韩捷.
《伤寒论》组方机制初探[J]
.甘肃中医,2000,13(4):1-2.
6
刘春兰,陶汉华(指导).
《伤寒杂病论》活血化瘀方药组方机制及应用特点[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4):292-293.
被引量:3
7
冷玉杰,武紫微.
美肤汤治疗黄褐斑临床药理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9):29-30.
8
刘毓飞.
半夏泻心汤应用举隅[J]
.河北中医,1987,9(5):15-15.
9
刘艳萍,何开明,黄小艳,舒惠荃.
《金匮要略》寒热同治法探讨[J]
.四川中医,2012,30(8):19-20.
被引量:2
10
李连达,张金艳,李贻奎,何萍.
积极发挥中医药治疗流感的优势[J]
.中医杂志,2009,50(11):970-972.
被引量:17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