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被引量: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和思想观念等因素。目前一些学者仅从经济学角度诠释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未能解决某些存在的问题。共生理论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对实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
王东红
机构地区
西北师范大学
出处
《焦作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56-58,共3页
Journal of Jiaozuo University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区域
旅游资源整合
分类号
F57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93
同被引文献
129
引证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132
参考文献
7
1
李刚,周加来.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区域合作研究——以成渝综合试验区为例[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24(3):39-45.
被引量:33
2
袁纯清著..共生理论 兼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06.
3
保继刚,梁飞勇.
滨海沙滩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竞争分析——以茂名市沙滩开发为例[J]
.经济地理,1991,11(2):89-93.
被引量:252
4
陈佳平.
区域旅游整合条件与整合开发的影响因素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4):75-78.
被引量:27
5
韩芳,帕尔哈提.艾孜木.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动力机制研究——以南疆五地州旅游资源整合为例[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3):255-258.
被引量:26
6
颜玢岩.
浅谈旅游资源整合[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1):64-65.
被引量:29
7
王欣,吴殿廷,方修琦,肖敏.
旅游资源整合新论[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4):29-33.
被引量:47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陈才.
环渤海旅游圈的形成与发展[J]
.人文地理,1999,14(2):20-23.
被引量:48
2
陈健昌,保继刚.
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J]
.地理研究,1988,7(3):44-51.
被引量:252
3
保继刚,唐新民.
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理论初探[J]
.云南社会科学,1988(5):14-19.
被引量:21
4
涂人猛.
区域旅游理论研究[J]
.社会科学家,1994,9(5):83-88.
被引量:64
5
董观志.
粤港澳大旅游区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
.旅游学刊,2004,19(4):49-52.
被引量:46
6
曲亮,郝云宏.
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统筹机理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371-374.
被引量:100
7
赵荣,郑国.
论区域旅游规划中的景观文脉整合[J]
.人文地理,2002,17(4):89-91.
被引量:35
8
殷柏慧,吴必虎.
长三角与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条件对比研究——兼论环渤海次区域旅游合作道路选择[J]
.旅游学刊,2004,19(6):33-37.
被引量:86
9
马勇,董观志.
武汉大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模式研究[J]
.经济地理,1996,16(2):99-104.
被引量:104
10
刘荣增.
共生理论及其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运用[J]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3):19-21.
被引量:70
共引文献
393
1
余靖华,李江风,焦霄黎.
区域旅游整合的本质内涵及实现路径[J]
.理论月刊,2008(10):84-86.
被引量:6
2
郑耀星,刘少艾,李炳宽.
基于市场目标的闽台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1(3):35-38.
被引量:5
3
唐仲霞,王有宁,马占杰.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青藏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2):64-68.
被引量:8
4
彭凤.
旅游竞争力研究综述[J]
.科技经济市场,2007(3).
被引量:1
5
张洪,张燕.
基于加权TOPSIS法的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比较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5):500-505.
被引量:53
6
刘燕婷,陈忠暖.
万绿湖库区旅游资源整合思路[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14(4):17-20.
被引量:3
7
郎曙光.
区域旅游整合开发的基本思路[J]
.管理观察,2008(Z1):253-254.
被引量:2
8
李剑锋.
历史遗存类旅游资源集聚地空间竞合研究[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2):234-236.
9
张庆,邹永广,黄远水.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两岸四地旅游竞合研究[J]
.区域经济评论,2013(3):153-160.
被引量:4
10
刘伟.
我国旅游型海岛联合开发布局模式探讨——以辽宁长山群岛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2):242-24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9
1
庄晋财,陈剑林.
区域经济中大小企业共生机理及模式选择[J]
.财经科学,2004(4):47-50.
被引量:20
2
毕剑.
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
.特区经济,2006(8):229-231.
被引量:41
3
郑耀星,刘少艾,李炳宽.
基于市场目标的闽台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1(3):35-38.
被引量:5
4
郑耀星.
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新路——制订《闽西南五市旅游合作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层思考[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34-37.
被引量:65
5
李坚诚.
井冈山市和宁冈县的生态旅游[J]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16(S1):95-99.
被引量:2
6
陶伟,戴光全.
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探索:以苏南三镇为例[J]
.人文地理,2002,17(4):29-33.
被引量:200
7
殷柏慧,吴必虎.
长三角与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条件对比研究——兼论环渤海次区域旅游合作道路选择[J]
.旅游学刊,2004,19(6):33-37.
被引量:86
8
杨培玉.
城市旅游资源空间整合研究[J]
.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4(4):65-69.
被引量:22
9
王海鸿.
天水、陇南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以及开发利用的对策[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3):24-27.
被引量:1
10
保继刚.
大型主题公园布局初步研究[J]
.地理研究,1994,13(3):83-89.
被引量:107
引证文献
22
1
王佳,陈冰冰.
基于共生理论的河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研究——以唐山、秦皇岛、沧州为例[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123-124.
被引量:3
2
纪金雄.
古村落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机制研究——以武夷山下梅村为例[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2-59.
被引量:26
3
纪金雄.
基于共生理论的古村落旅游利益协调机制研究——以武夷山下梅村为例[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124-130.
被引量:16
4
刘林舟,武博,孙文霞.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发展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6):62-64.
被引量:16
5
王翠平.
上党神话与长治旅游业之间的共生关系研究[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5):30-32.
6
张春琳,邓小艳.
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基于共生理论视角[J]
.经济研究导刊,2012(26):102-103.
被引量:2
7
谢坚,向昌国.
共生模式在促进张家界市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
.湖南农业科学,2012(11):137-140.
被引量:2
8
朱德亮,张瑾.
基于共生理论的桂黔湘边区民族旅游竞合模式研究[J]
.广西民族研究,2012(4):185-192.
被引量:29
9
王小辉,韦鑫,雷可为.
基于共生理论的西安旅游城市群资源整合研究[J]
.科技信息,2013(5):47-47.
被引量:1
10
张春琳,王玉锋.
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开发研究——基于共生理论[J]
.当代经济,2013,30(18):84-86.
二级引证文献
132
1
苏海洋,陈朝隆.
不同开发模式红色旅游景区与核心旅游社区共生发展差异研究——以革命老区梅州蕉岭县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36(4):434-441.
被引量:9
2
王克岭,李刚.
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冲突及互惠型治理机制——基于共生理论的探讨[J]
.社会科学家,2023(2):53-58.
被引量:19
3
李美霖.
广西黄姚古镇旅游开发的项目策划分析[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10):274-275.
4
田晓华.
乡村旅游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J]
.潍坊学院学报,2012,12(3):73-75.
被引量:1
5
高科,刘海洋.
吉林省红色旅游共生发展模式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9):858-860.
被引量:23
6
冯晓东,徐超.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利益相关者及治理机制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89-93.
被引量:3
7
肖广岭,赵正国,李峰.
依托单位及秘书处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长效机制的影响[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29(2):54-58.
被引量:1
8
李加胜,郑智.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综述及其未来展望[J]
.科技经济市场,2013(3):68-70.
被引量:5
9
罗培,秦子晗.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社区参与模式——以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为例[J]
.地理研究,2013,32(5):952-964.
被引量:16
10
肇丹丹.
草原文化旅游区管理体系的现实解构[J]
.现代营销(下),2013(4):44-45.
1
宋章海.
论旅游规划过程中的价值取向[J]
.企业导报,2011(7):130-131.
被引量:1
2
刘学鹏.
赤峰市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对策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98-100.
3
陈惠敏,鄢志武,林莉.
基于共生理论的郑汴洛旅游资源整合可行性研究[J]
.特区经济,2011(7):152-153.
被引量:3
4
唐中明,陈满雄,孔勤.
高铁时代与湖南旅游资源整合[J]
.湘南学院学报,2011,32(4):23-27.
被引量:3
5
张元雄.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驱动机制的分析框架研究[J]
.商业文化,2011,0(7X):192-192.
6
陈婷婷,左登华.
环渤海地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3):284-286.
被引量:1
7
王欠欠,张永辉.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青年与社会(下),2014(7):260-261.
被引量:1
8
张晓霞.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以山东滨州市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120-121.
被引量:2
9
刘丽君.
浅谈区域旅游整合发展对策[J]
.世纪桥,2013(14):84-86.
被引量:1
10
刘立平.
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初探[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4):85-87.
被引量:1
焦作大学学报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