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被历史改造的民间文艺——论延安新秧歌剧运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延安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秧歌剧运动,并成为延安文学一个标志性事件。作为战时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是特定历史语境下,民间文艺融入解放区主流文艺的一次尝试,为当时的戏剧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示范作用。
作者
王宁娜
机构地区
沈阳音乐学院
出处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73-74,共2页
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关键词
延安
新秧歌剧运动
改造
分类号
G623.7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陈晨.
延安时期的新秧歌运动[J]
.文史精华,2003(1):56-60.
被引量:17
2
艾克恩编..延安文艺回忆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426.
3
欧阳山尊,苏一平.延安文艺丛书[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6
1
赵宇涛.
论延安时期红色歌曲与延安精神的传播[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1,14(3):103-108.
被引量:1
2
史红.
艺术纲领 行动指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舞蹈的意义与价值[J]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2,7(3):1-11.
被引量:1
3
史晓霞.
延安时期秧歌运动概观[J]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8,22(2):7-9.
被引量:4
4
薛晓旭,郝磊.
延安时期的新秧歌运动解读[J]
.文教资料,2008(33):77-78.
被引量:1
5
龙文武,周平远.
从赣南民歌到陕北秧歌——论苏区-延安文艺形态建构的内在理路及其当代意义[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0(3):138-143.
被引量:4
6
毛巧晖.
新秧歌运动的民间性解析[J]
.民族文学研究,2011,29(6):165-170.
被引量:9
7
张雪艳.
延安文艺座谈会与延安音乐大众化思潮[J]
.音乐天地,2013(11):33-35.
被引量:1
8
赖丹.
赣南采茶舞蹈的三维解读[J]
.艺术百家,2014,30(1):188-190.
被引量:6
9
季中扬.
陕北秧歌的百年遭遇与民间艺术的现代命运[J]
.艺术百家,2014,30(1):191-195.
被引量:7
10
周星.
秧歌舞/忠字舞/广场舞——现代中国的大众舞蹈[J]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5,12(2):5-20.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33
1
蔡子谔.
简论晋察冀群众文艺运动的特征[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0(3):41-45.
被引量:3
2
崔少宏.
抗战乡村剧团的历史见证——阜平高街村剧团的一件幕布[J]
.文物春秋,2001(6):69-70.
被引量:1
3
张艳梅.
抗战时期演剧:民族国家话语的舞台建构[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4):28-32.
被引量:4
4
赵学勇,孟绍勇.
“文学中心”的转移与当代文学“新方向”的确立[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1):108-115.
被引量:8
5
黄擎.
红色政权的政治合法性吁求与“十七年”戏曲改革[J]
.理论与创作,2006(5):32-36.
被引量:9
6
张闻天文集:第3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
被引量:18
7
再论开展尊爱运动[N].解放日报,1945-3-21.
被引量:1
8
连队工作的三把钥匙[G]//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11)[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2.
被引量:1
9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9-1940).第12册[M].北京:中婪申央带桉出版社.1991.
被引量:1
10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M].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王东维,张连侠.
延安时期中共在运动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述论[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4(1):106-110.
2
王飞.
民族国家话语下的边区戏剧运动——以边区民众剧团戏剧革新为例[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4):53-55.
被引量:3
3
韩朝建.
乡村剧团与社会动员——以1944年河北阜平县高街《穷人乐》的编演为中心[J]
.民俗研究,2018(3):129-13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王飞.
民族国家话语下的边区戏剧革新——以延安戏剧革新为例[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1):76-79.
被引量:2
2
宋珊.
形象学视域下的延安时期戏剧[J]
.当代戏剧,2016,0(3):4-6.
3
陈佳.
中共意识形态教育的成功范例——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戏剧运动考察[J]
.红广角,2016(11):50-56.
4
殷慧娟,张锦程.
从《穷人乐》看大众的“戏曲自觉”[J]
.艺术评鉴,2021(18):168-170.
5
李成生,姚春敏.
在日常生活中:晋绥边区农村剧团演剧研究——以首府兴县为例[J]
.中国农史,2023,42(4):139-148.
6
马娇娇.
“专业化”抑或“群众性”?——《穷人乐》与晋察冀的乡村戏剧实践[J]
.文学评论,2024(1):159-167.
1
梁红雨.
民间文艺与学前教育[J]
.教育观察,2015,4(5):47-49.
2
汤龙发.
民间文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活水源头[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2,16(3):2-5.
3
综合素质题[J]
.歌海,2006(2):64-64.
4
林波.
秧歌剧《兄妹开荒》的思想和艺术成就[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2(1):101-106.
被引量:2
5
谭海静.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的标志性事件[J]
.历史学习,2007(1):22-23.
6
刘守华,陈建宪,.
民间文艺和语文素养——刘守华教授访谈录[J]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2(08S):4-5.
被引量:5
7
柳溪.
关于深入生活——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J]
.天津师院学报,1982,2(2):47-48.
8
刘天家.
选好作文教学的突破口[J]
.辽宁教育,1995(3):34-34.
9
董一菲.
回首来时路——关于《我的空中楼阁》的教学思考[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4(11):17-17.
被引量:1
10
景文山.
俄国民间文学对普希金诗作的影响[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1(3):103-106.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