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国高技术产业区产业群模式及其优势来源分析:兼谈对发展我国区域经济??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美国高技术产业区的经济业绩已成为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区域开发的关注热点。而产业区业绩的来源则在于其经济组织的产业群模式。本文先从产业群的概念入手,分析、概括了美国产业区计算机,生物技术产业群的内部结构特征,并对其比较优势的来源进行了揭示。最后,作者根据上述产业群模式优势的三大来源,即劳动力市场外部经济、跨部门效应和科学基地效应(范围经济)和制度上交易成本的节约出发。
作者
俞文华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出处
《国土开发与整治》
1998年第2期46-52,共7页
关键词
产业区
产业群
比较优势
高技术
美国
区域经济
分类号
F171.24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232
同被引文献
29
1
曾中禄.
产业群集与国际竞争优势[J]
.当代财经,1996(7):48-51.
被引量:10
2
曾忠禄.
产业群集与区域经济发展[J]
.南开经济研究,1997(1):69-73.
被引量:95
3
埃德加·沙因.马红宇,等译.沙因组织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被引量:1
4
乔纳森·H特纳.林聚任,译.社会宏观动力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被引量:1
5
OECD. Promoting and Sustaining SME, Clusters and Networks for Development [R]. Expert Meeting, 1998:123 - 130.
被引量:1
6
AGOSTINO VILLA. Analysing industrial district performances: A structured approach [ J ]. Annual Reviews in Control, 2007, 31 (1): 107-118.
被引量:1
7
安纳利*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曹蓬,杨宇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1-10
被引量:1
8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年中译本..
被引量:291
9
刘琦岩.产业簇群现象研究及其政策意义[Z].产业集群与中国区域创新发展论文集,2002.
被引量:1
10
晏智杰.西方市场经济下的政府干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2
1
陈昭锋.
长江三角洲先进城市高新技术产品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J]
.科技和产业,2004,4(12):7-11.
2
陈昭锋.
论长江三角洲先进城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偏好[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6):98-104.
被引量:2
3
崔彩周.
针对产业集群不同阶段强化政府扶持[J]
.经济纵横,2007(1):50-51.
被引量:1
4
肖永红,陈建成,张万艳.
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7):23-27.
被引量:11
5
阮平南,张国徽.
网络组织视角下的产业集群稳定性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6):128-131.
被引量:3
6
刘友金,黄鲁成.
产业群集的区域创新优势与我国高新区的发展[J]
.中国工业经济,2001(2):33-37.
被引量:176
7
孙伟,黄鲁成.
关于产业群的基本研究[J]
.科研管理,2002,23(2):72-76.
被引量:8
8
孙伟,黄鲁成.
产业群的类型与生态学特征[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23(7):94-96.
被引量:17
9
胡珑瑛,聂军.
我国高技术园区产业群形成机制及其对策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2(4):49-52.
被引量:1
10
杜强.
应用产业群理论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J]
.经济师,2002(11):217-21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32
1
李静.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6,8(6):36-37.
被引量:1
2
陈莞.
产业群内企业依存关系的生态学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z1):605-608.
被引量:3
3
谭跃雄,林强.
企业制造系统的柔性价值及其应用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z1):678-682.
被引量:4
4
黄源.
促进成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以软件产业为研究对象[J]
.科技信息,2008(26).
5
陈昭锋.
我国高新区自主创新的产业集群模式[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9,22(3):26-29.
被引量:1
6
凌艳.
论中国产业集聚的机制及效应[J]
.科技经济市场,2007(4):79-80.
7
侯兴军,胡正明.
利用产业联盟和机制创新打造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基于齐鲁软件园可持续发展分析[J]
.企业活力,2009(12):23-26.
被引量:1
8
王宁.
互联网条件下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J]
.管理观察,2008(Z1):53-55.
被引量:2
9
卞彬,倪春华.
论产业集群的培育与政府作用[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06,7(4):73-75.
被引量:2
10
黄鲁成.
创新群落及其特征[J]
.科学管理研究,2004,22(4):4-6.
被引量:26
1
顾瑛.
理性认识产业群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财经问题研究,2002(11):63-65.
2
陈幼松.
美国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区[J]
.中国科技产业,1993(1):50-51.
3
曾晓萱.
美国128号公路高技术产业区缘何发展缓慢?[J]
.政策与管理,2000(5):12-16.
被引量:2
4
邵欣平.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市场体系初探[J]
.科研管理,1994,15(2):6-10.
5
栗娜.
硅谷和128公路高技术产业区的教训[J]
.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6(9):65-69.
6
林汉川.
高技区:面临的问题与策略选择[J]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3(5):52-55.
7
纪世瀛.
历史选择了中关村[J]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1999,13(9):14-16.
8
顾瑛.
产业群模式对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的作用[J]
.经济师,2002(12):31-31.
被引量:1
9
尤智涛.
产业群模式中的政府行为初探[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29(3):120-121.
被引量:1
10
王玉华.
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发展的理念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8(6):52-53.
国土开发与整治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