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模拟了三次产业以及第二产业内部各产业的生产函数,从而得出各个产业的技术进步率;并且利用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弹性分析了技术进步对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发现技术进步对重庆市第一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对第二产业影响最小;第二产业内部,技术进步对建筑业和电力燃料等产业影响较大,对制造业影响不大。
作者
张永鹏
苟靠敏
王波
机构地区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
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2-74,共3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关键词
生产函数
技术进步率
产业结构
分类号
F830.9 [经济管理—金融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00
同被引文献
12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04
参考文献
8
1
林毅夫,潘士远.
技术进步越快越好吗[J]
.中国工业经济,2005(10):5-11.
被引量:17
2
罗伯特.M.索洛,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被引量:3
3
赵继荣.
关于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关系的思考——兼析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几种认识误区[J]
.求索,2000(4):8-11.
被引量:2
4
阳国亮,何元庆.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度量方法[J]
.学术论坛,2005,28(6):87-90.
被引量:14
5
傅道臣.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J]
.科学.经济.社会,1994,12(1):59-61.
被引量:2
6
金相郁.
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990~2003[J]
.上海经济研究,2006,18(7):14-23.
被引量:69
7
Nussbaum B. Where Are the Jobs[J].Business Week,2004,3(22).
被引量:1
8
Cooper J. The Price of Efficiency[J].Business Week,2004,3(22).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60
1
金相郁.
最佳城市规模理论与实证分析:以中国三大直辖市为例[J]
.上海经济研究,2004,16(7):35-43.
被引量:40
2
郭庆旺,赵志耘,贾俊雪.
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
.世界经济,2005,28(5):46-53.
被引量:265
3
王国顺,谷金花.
湖南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05,21(05X):63-66.
被引量:9
4
樊华.
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研究[J]
.开发研究,2005(3):60-63.
被引量:16
5
赵伟,马瑞永,何元庆.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基于Malmquist生产力指数的实证分析[J]
.统计研究,2005,22(7):37-42.
被引量:144
6
魏华,吕永成,吕永霞.
广西城市经济发展的DEA相对效率评价[J]
.广西社会科学,2005(9):105-107.
被引量:16
7
陈璐.
中国保险业效率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分析[J]
.当代经济科学,2005,27(5):39-44.
被引量:31
8
王宇,冯英浚,赵雪燕.
基于DEA-like模型的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
.技术经济,2005,24(9):85-88.
被引量:5
9
李郇,徐现祥,陈浩辉.
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效率的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2005,60(4):615-625.
被引量:184
10
Chen,Y,Ali,A. I, 2004,DEA Malmquist productivity measure: new insight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computer Industry,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59,239 - 24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00
1
王玉梅.
安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测定[J]
.经济问题,2008(2):77-80.
被引量:2
2
许冰,崔友军.
对我国资本-劳动力-能源投入和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的非参数测算[J]
.特区经济,2006(8):375-376.
被引量:1
3
梁玺,朱恒源,吴贵生.
中国创新活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个基于协整理论的初步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S1):30-37.
被引量:13
4
王云秀,秦伟广.
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现状综述[J]
.时代经贸,2008,6(S1):110-111.
被引量:6
5
王泽蕴.
运营商挑战网络电视政策壁垒[J]
.IT时代周刊,2005,15(5):46-47.
6
李忠鹏,赵阳(校对).
技术进步与农民增收[J]
.农村经济,2006(11):58-59.
被引量:20
7
王明利,吕新业.
我国水稻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J]
.农业技术经济,2006(6):24-29.
被引量:63
8
王明利,吕新业.
我国水稻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J]
.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07(4):131-136.
9
郭涵宁,石红波.
国内技术管理若干问题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8):30-36.
10
王大鹏,吴育华,朱迎春.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全要素动态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7,23(24):76-78.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21
1
辜胜阻,刘传江.
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高度化[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52(6):46-51.
被引量:15
2
张海燕,于辉.
吉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5,26(1):70-73.
被引量:10
3
邹璇.
我国都市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重庆都市区为例[J]
.经济纵横,2005(4):2-4.
被引量:2
4
曾庆均.
中央商务区:西部中心城市商贸发展增长极[J]
.中国流通经济,2005,19(6):20-22.
被引量:2
5
曾庆均.
重庆市都市区产业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J]
.上海经济研究,2005,17(6):61-66.
被引量:2
6
王艾青.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系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2005(8):31-34.
被引量:45
7
廖元和.
重庆大都市圈发展战略[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16(1):1-3.
被引量:4
8
唐平.
重庆构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金融生态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16(3):38-42.
被引量:4
9
吴海民.
基于新C-D生产函数的广东省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
.南方经济,2006,35(7):75-86.
被引量:39
10
姜泽华,白艳.
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2006(10):53-56.
被引量:136
引证文献
5
1
汤进华.
湖北省经济增长因素贡献率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2(1):48-51.
被引量:2
2
郭宇,曾庆均.
产业经济学研究综述——基于重庆学者的视角[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2):21-27.
被引量:1
3
李群,张灵蕤,张晶晶,李来成.
科技人力资源与生物产业发展的适配关系[J]
.中国科技论坛,2015(5):102-108.
被引量:1
4
林春艳,孔凡超.
技术创新、模仿创新及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动态空间Durbin模型的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2016(5):106-118.
被引量:100
5
王红芳.
贝叶斯方法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中的应用[J]
.网络财富,2010(19):61-61.
二级引证文献
104
1
朱风慧,刘立峰.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地级及以上城市经验数据[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6):42-53.
被引量:52
2
肖兴志,关镝.
技术创新对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J]
.产业组织评论,2022(3):1-27.
被引量:1
3
徐家楠,徐旭初,熊康.
科技金融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
.武汉商学院学报,2020(3):63-68.
被引量:1
4
汤进华,刘成武.
湖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分析[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10):877-880.
被引量:9
5
许丹丹.
县级财政支出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对重庆市38个区县面板数据分析[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27(4):23-27.
被引量:3
6
王人扬,仇兵奎.
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适度住房保障水平研究[J]
.中国房地产(学术版),2014(5):59-67.
被引量:2
7
董景荣,张海涛,王亚飞.
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证检验[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6(1):129-136.
被引量:4
8
何莲.
推进湖北省生物产业协同创新的思考[J]
.科技创业月刊,2016,29(9):8-9.
9
伍先福,杨永德.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提升了城镇化水平吗[J]
.财经科学,2016(11):79-90.
被引量:43
10
吴爱东,齐孟杰.
天津市产业结构升级空间分析[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31(5):30-36.
被引量:1
1
周青,贾方龙.
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连云港市的数据[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12):81-84.
2
郭杰.
我国政府支出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3):121-126.
被引量:33
3
张天阵,马斐斐.
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投入产出分析[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5):65-66.
被引量:1
4
陈年红,沈祥.
国际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
.安徽省情省力,2003(10):28-30.
5
沈进龙.
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省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8):62-65.
6
杨灵灵.
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北省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J]
.中国商论,2014,0(2Z):137-138.
7
苗健.
风险基金组织与技术创新[J]
.南开经济研究,2002(1):67-68.
被引量:1
8
刘智强.
FDI对我国第三产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
.企业导报,2012(2):94-94.
被引量:1
9
宋则.
别拿危机说事儿[J]
.纺织服装周刊,2012(46):8-8.
10
柯广源.
人民币升值趋势及对广东产业影响分析[J]
.珠江经济,2006(8):54-58.
统计与决策
200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