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切韵指掌图》入声问题再探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切韵指掌图》既不是依《广韵》而作,也不是依《集韵》而作,是参考了多种《广韵》系韵图、《集韵》系韵图,以及其他反映时音的韵图后,集其大成编纂而成。所以《切韵指掌图》保留了前期韵图的特点,同时因为前期韵图是与韵书相合的,后来的韵图也会带有前期韵书的影子,这样的辗转继承使得《指掌图》在很多地方守旧性很强,有的整图采用前图,有的某声调全部采用前图,
作者
李红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09年第3期29-33,共5页
Sinogram Culture
关键词
《广韵》
入声
《集韵》
韵图
前期
守旧性
转继承
韵书
分类号
H113 [语言文字—汉语]
H17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刘晓南,田雨.
宋代文士用韵与宋代通语及方言[J]
.古汉语研究,2001(1):25-32.
被引量:39
2
刘青松.
宋元时期入声韵尾的消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4(2):65-68.
被引量:9
3
李无未.
南宋《九经直音》俗读“入注三声”问题[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1(2):156-162.
被引量:4
4
孙建元.
论研究宋人音释的意义和方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3(3):75-79.
被引量:4
5
侍建国.
官话德、陌、麦三韵入声字音变[J]
.方言,1996,18(3):41-47.
被引量:9
6
黄勇.
“汉语-t尾最后消失”说[J]
.古汉语研究,1996(1):18-21.
被引量:3
7
周世箴.
论《切韵指掌图》中的入声[J]
.语言研究,1986,6(2):36-46.
被引量:6
8
(宋)司马光著..切韵指掌图[M].北京:中华书局,1962:170.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刘晓南.
南宋崇安二刘诗文用韵与闽北方言[J]
.中国语文,1998(3):195-200.
被引量:14
2
刘晓南.
宋代福建诗人用韵所反映的十到十三世纪的闽方言若干特点[J]
.语言研究,1998(1):155-171.
被引量:19
3
张令吾.
北宋诗人徐积用韵研究[J]
.古汉语研究,1998(1):53-59.
被引量:17
4
杜爱英.
“清江三孔”诗韵考[J]
.古汉语研究,1997(1):43-48.
被引量:6
5
刘晓南.
从宋代福建诗人用韵看历史上吴语对闽语的影响[J]
.古汉语研究,1997(4):31-35.
被引量:9
6
林亦.
黄庭坚诗文用韵考[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3(4):81-88.
被引量:13
7
胡运飚.
吴文英张炎等南宋浙江词人用韵考[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9(4):78-86.
被引量:22
8
罗德真.
王安石诗词用韵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81-87.
被引量:8
9
王韫佳.
王禹偁、杨亿诗用韵考[J]
.古汉语研究,1992(3):68-76.
被引量:5
10
薛凤生.
试论等韵学之原理与内外转之含义[J]
.语言研究,1985,5(1):38-56.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61
1
但鋭.
流遇二攝脣音關係補正[J]
.文献语言学,2019,0(2):188-202.
2
李绪东.
陈子龙古体诗用韵研究[J]
.汉字文化,2024(1):37-41.
3
邓强.
《韵会定正》所反映的元末明初江西方音[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2):16-20.
4
施向东,邓葵.
与诗歌押韵有关的几个音韵学问题[J]
.南开语言学刊,2013(2):43-51.
被引量:1
5
曹洁.
《唐律音义》与宋初语音[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4):97-99.
被引量:3
6
刘晓南,罗雪梅.
宋代四川诗人用韵及宋代通语音变若干问题[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79-88.
被引量:23
7
刘晓南.
《韵会》赀字母韵考论[J]
.中国语文,2005(2):161-171.
被引量:11
8
田业政.
元代江西诗人古体诗的入声韵系[J]
.宜宾学院学报,2006,6(4):88-92.
被引量:1
9
刘晓南,罗雪梅.
宋代四川诗人阳声韵及异调通押中的方音现象——宋代四川方音研究之一[J]
.古汉语研究,2006(3):9-20.
被引量:13
10
宋洪民,仵延谊.
词、曲中-n、-η二尾混押源于西北方音说[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1):97-103.
同被引文献
11
1
周世箴.
论《切韵指掌图》中的入声[J]
.语言研究,1986,6(2):36-46.
被引量:6
2
董同稣.切韵指掌图中的几个问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48,:195-212.
被引量:1
3
许宝华.论入声[J].音韵学研究(第一辑).北京:中华书局,1984:433-446.
被引量:1
4
北大中文系.汉语方音字汇(第二版)[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17-97.
被引量:1
5
许绍早.《切韵指掌图》试析[J].音韵学研究(第三辑).北京:中华书局,1994:89-101.
被引量:1
6
郎瑛.七修类稿(卷22)[M].上海:上海书店,2001:226.
被引量:1
7
孟庆惠.安徽省志.方言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469-485.
被引量:3
8
周祖谟.宋代汴洛语音考[M]//.问学集.北京:中华书局,1966.
被引量:9
9
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101.
被引量:7
10
陈忠敏.吴语及邻近方言鱼韵的读音层次[M]//.语言学论丛(第二十七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宫钦第.
《切韵指掌图》德韵四配试释[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18-23.
1
潘 安.
美国英语的守旧性[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4(1):83-85.
2
张兰,刘花兰.
从美国英语的形成看其守旧性[J]
.安康师专学报,2006,18(3):112-114.
3
闵玲.
美国英语的守旧性和创新性[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3,5(3):40-42.
被引量:2
4
张薇.
美国英语的守旧性[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4):125-126.
5
史明兰.
谈美国英语的守旧与创新[J]
.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16(3):71-72.
6
钟树梁.
从《切韵指掌图》到《切音指南》及所谓汉语韵母由“丰富”到“偏枯”和“时音”问题——中国声韵学研究之三[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68-77.
7
蒋冀骋.
舌尖前元音产生于晚唐五代说质疑[J]
.中国语文,1997(5):384-386.
被引量:6
8
李红.
《切韵指掌图》研究综述[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8(5):63-68.
被引量:1
9
周世箴.
论《切韵指掌图》中的入声[J]
.语言研究,1986,6(2):36-46.
被引量:6
10
林琳.
从三种韵图看止蟹合流的演化[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5,33(4):29-34.
汉字文化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