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新媒介与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 被引量: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出版于1982年的《童年的消逝》一书,是对于已经失去其媒介统治地位的印刷文明的一阙怀旧的挽歌。该书的出版曾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人们对于正在逐渐弱化的童年读写能力的忧虑。在这本书里,波兹曼批判了当代视像媒体正在塑造的‘娱乐型”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电视、电脑、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介已经进一步成为私人和公众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构成了当代童年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者 方卫平 赵霞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54,共6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二级参考文献8

  • 1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1997,0(10):4-35. 被引量:6
  • 2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陈亮等译:《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第144页. 被引量:2
  • 3这里的阶段划分和分类参考了德弗勒和鲍尔-洛基奇《大众传播学诸论》(杜力平译,新华出版社,1990年,第9页)的五分法(信号时代、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和大众传播时代).信号时代属于前语言媒介阶段,很难说已经产生了文学,故省去.考虑到国际互联网的普及所引发的网上文学新潮,所以增列入多媒体媒介.可参看另一种三分法:口头语言与第一次媒介形态变化、书面语言与第二次媒介形态变化、数字语言与第三次媒介形态变化(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明安香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46页). 被引量:1
  • 4[4.5]英尼斯:《传播的偏斜》,多伦多大学出版社,1951年,第33页、第42页、第34页. 被引量:1
  • 5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人的延伸》,新美利坚图书馆,1964年,第23页. 被引量:1
  • 6[8.9.10]麦罗维茨:《无地之感--电子媒介在社会行为中的影响》,牛津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7-8页、第4-5页、第38页、第40页. 被引量:1
  • 7斯诺:《创造媒介文化》,美国加州贝弗利山塞奇出版公司,1983年. 被引量:1
  • 8菲德勒,明安香译.《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46页 . 被引量:1

共引文献52

同被引文献50

引证文献11

二级引证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