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品读·感悟·拓展--小谈《雨巷》的教学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观点梳理】A.(戴望舒)他这时候写《雨巷》便自然是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困苦的情绪。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并不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在那个特定时代进步青年内心深处低沉的倾诉,失望的自白,是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的追求的心境,更是现实的黑暗、理想的幻灭在一代青年人心里的投影。(王艳娟《〈雨巷〉的象征意蕴》,《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2期)
作者 蒲发春
机构地区 青海西宁三中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8-39,共2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