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麦19号生育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优质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对新麦19号新品种群体茎蘖动态、分蘖成穗、干物质积累、幼穗发育、籽粒灌浆等生育特点的研究,应采取适期匀播,创建优质合理群体,实施"氮肥后移"及科学合理灌水等栽培技术,实现优质高产稳产。
作者
董昀
王映红
刘朝辉
周德慧
赵宗武
机构地区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出处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9年第6期28-30,共3页
Chinese Countryside Well-off Technology
基金
2008年国家发改委"种子高技术化示范工程"
"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
关键词
新麦19号
生育特点
关键技术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1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董昀,赵宗武,刘现贞,周勤智,孔长江.
豫麦69号生长发育规律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1,30(12):7-8.
被引量:1
2
高松洁,王文静,陈时良.
不同源库型小麦品种生理特点及其与穗粒重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2000,15(1):17-21.
被引量:24
3
王永华,刘万代,夏国军,罗毅,姬变英.
豫麦49号新品种的生育特点及其超高产栽培技术[J]
.麦类作物,1999,19(2):18-20.
被引量:3
4
乔蕊清,卫云宗,晋宏,赵玉山.
小麦高产品种分蘖成穗类型及其配套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
.山西农业科学,1999,27(1):8-11.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张道玺,刘安民,刘清毅,林艺庆,刘翠红.
冬小麦亩产600kg配套技术指标的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1996,28(6):4-7.
被引量:7
2
王龙俊,陈维新,唐明臻.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的应用研究──Ⅱ.小麦高产群体质量的调控技术[J]
.耕作与栽培,1996,16(6):16-18.
被引量:6
3
王高武 唐建华 等.小麦微穗前后干物质生产特点及其对穗重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1988,4(2):23-29.
被引量:1
4
余松烈 乔新华 等.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小麦栽培研究新进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204-212.
被引量:2
5
诸德辉 李鸿祥 等.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技术体系.中国小麦栽培研究新进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86-97.
被引量:2
6
余松烈,中国小麦栽培研究新进展,1993年,204页
被引量:1
7
诸德辉,中国小麦栽培研究新进展,1993年,86页
被引量:1
8
山东省农业厅,山东小麦,1990年,227页
被引量:1
9
迟范民,小麦,1984年,179页
被引量:1
10
彭永欣,小麦栽培与生理,1992年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4
1
智建奇,陈天佑,贾志森,武海丽,贾春花.
三雌蕊小麦的形态及遗传初报[J]
.华北农学报,2002,17(z1):85-87.
被引量:1
2
吕孟雨.
冀中南麦区冬小麦高产品种性状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2004,8(2):107-109.
被引量:3
3
王文静,王惠杰,乔卿梅.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蔗糖和淀粉合成中关键性酶的活性变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4):423-426.
被引量:3
4
陈秀敏,谢俊良,孙书娈,乔文臣,孟祥海.
节水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衡4041的选育[J]
.华北农学报,2003,18(F09):84-85.
被引量:10
5
刘新月,卫云宗,张久刚.
“临丰615”生物学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2):63-65.
被引量:1
6
雷亚柯,王辉,宋美丽,魏艳丽.
不同穗型冬小麦源库关系及源库性状改良[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3):493-496.
被引量:33
7
孙红春,冯丽肖,谢志霞,李存东,李金才.
不同氮素水平对棉花不同部位—铃叶系统生理特性及铃重空间分布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8):1638-1645.
被引量:50
8
范亚宁,赵琳,李世清,王全九.
施氮和不同栽培模式对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冬小麦库特征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1):60-64.
被引量:2
9
赵琳,吉春容,李世清,李生秀.
施氮和不同栽培模式对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冬小麦群体特征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2):143-148.
被引量:13
10
李升东,王法宏,司纪升,孔令安,冯波,秦晓胜,孙志刚.
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对源库关系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8,23(1):87-90.
被引量:23
1
黄永斌,孙兰英,林卫明,曹坤,李忠芹.
中粳稻连粳7号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机插技术[J]
.农技服务,2011,28(12):1660-1660.
被引量:2
2
刘海萍,刘金荣,王素英,路志国,闫宏山,蒋自可,宋中强,王淑君.
优质高产稳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3(7):183-185.
被引量:9
3
胡艾,向宗和,谭国顺,谭邦兴.
秭归县严坪基地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稳产技术总结[J]
.杂交水稻,2005,20(2):25-26.
被引量:2
4
杜月红,李其义,余虎.
黔单16号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关系及丰产稳产性分析[J]
.种子,2004,23(6):62-64.
被引量:7
5
郑智慧,周道武.
晚粳9707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J]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2007(9):13-14.
6
董昀,赵宗武,周勤智,孔长江.
优质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新麦13[J]
.中国种业,2002(5):42-42.
7
刘海萍,刘金荣,王素英,路志国,闫宏山,蒋自可,李冬花,宋中强,王淑君.
优质高产稳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9的特征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2(8):186-187.
被引量:3
8
王安贵,陈泽辉,祝云芳,郭向阳,陈建军,刘鹏飞.
优质高产稳产玉米杂交种华龙玉899的选育[J]
.贵州农业科学,2015,43(8):6-8.
被引量:9
9
王双全.
优质高产稳产谷子新品种“兴谷一号”及其管理技术[J]
.农村百事通,2002(6):30-30.
10
刘协广.
小麦播种期间存在的问题及规范化播种技术[J]
.科技创新导报,2013,10(30):238-238.
被引量:1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