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经络诊断的现代研究概况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经络诊断的现代研究概况常小荣严洁(针灸系长沙410007)关键词经络诊断经络辨证中国图书分类号R224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几千年...
作者
常小荣
严洁
出处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64-66,共3页
Journal of Hu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经络
诊断
经络辨证
分类号
R224.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41.7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71
1
苗明三,郭艳,张瑜,崔瑛.
中药外治理论、外用功效及存在问题[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6):13-15.
被引量:47
2
王宁华,张传汉,南登崑.
实验痛评测方法之一:压痛阈[J]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4,24(3):97-98.
被引量:18
3
施诚.
现代化、系统化、客观化、规范化是中医与针灸走向世界的基石[J]
.甘肃中医,1994,7(4):16-20.
被引量:3
4
魏振义.
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病人胃俞中脘穴的温度阻抗痛阈的变化[J]
.针灸学报,1989(1):10-12.
被引量:13
5
朱文宏,马文珠,邬继红,唐绍华,赵阳.
寸口人迎脉诊法在针灸临床中的作用初探[J]
.中国针灸,1996,16(2):48-50.
被引量:10
6
蒋红芝,王琪,张明敏,龚萍,黄光英.
针刺对山羊“腧穴”pH值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06,26(10):732-734.
被引量:10
7
董蕴,刘广林,赵淑敏.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耳穴压痛阈的变化[J]
.中国针灸,1996,16(8):39-40.
被引量:13
8
徐振华,符文彬,刘建华.
《内经》经络诊察体系及临床应用[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2):46-48.
被引量:17
9
蓝大田.经络多元诊疗仪及其应用[J].中国针灸,1989,(6):35-38.
被引量:1
10
李鼎.经络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王苏娜,诸毅晖.
浅谈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J]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3):3-5.
被引量:6
2
李蕙,郑欣,张群策,陈业孟,王天芳.
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作用[J]
.针刺研究,2010,35(2):142-145.
被引量:7
3
王诗惠,龙杞,刘清国.
穴位诊断法的研究概况与展望[J]
.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91-93.
被引量:11
4
柏琳,任玉兰,李宁,陈琳,王丹,奉书薇,周玉梅,梁繁荣.
募穴在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中医杂志,2017,58(1):64-68.
被引量:12
5
杨金川,黄拯,邓明涛,叶丹丹,蒋德斌,熊敬宇,吕顺飞.
何氏骨科分部位用药理论优势初探[J]
.四川中医,2021,39(5):32-34.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沈金焕,滕志远.
通经散结法治疗肝胃气滞型胃痛的临床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3):101-103.
被引量:1
2
成词松,诸毅晖.
论经络辨证体系的建构原则[J]
.中国针灸,2011,31(9):831-833.
被引量:8
3
钟福军,陈云坤,张晓辉.
后纵韧带切除对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影响的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98-99.
4
刘志凤,张涛,王健.
灸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取穴规律[J]
.河南中医,2018,38(11):1747-1750.
被引量:6
5
耿琦,崔晨,陈文文,曾金,蒋龙宣,蒋健.
蒋健教授运用经络辨证治疗内科杂病举隅[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3):84-86.
6
车锦礼,李佳靓,孙晶,张松兴.
中风病的经络辨证探讨[J]
.包头医学,2019,43(1):43-45.
被引量:5
7
焦琳,陈日新.
《黄帝内经》“九针之异,各司其属”对针灸临床经络诊疗思路的启迪[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5):2146-2149.
被引量:12
8
周玉梅,万敏,周洁,柏琳,陈琳,梁繁荣.
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五脏背俞穴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J]
.辽宁中医杂志,2017,44(2):362-364.
被引量:5
9
郭秋蕾,贾文睿,孙启胜,郭骐影,黄莺,金宗郁,杨芳媛,王赫,战河,刘清国.
《内经》腰痛之经络辨治[J]
.中国针灸,2017,37(6):658-662.
被引量:56
10
寇任重,费晓军,蒋钰,徐天成,傅淑平,陈霞,于美玲,卢圣锋.
基于针刺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诊疗设计现状探讨针灸临床研究方向[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1):113-118.
被引量:26
1
贺振泉,陈群,原林,莫传伟.
经络诊断的理论研究[J]
.新中医,2005,37(7):3-4.
被引量:8
2
袁宜勤.
朱丹溪对经络学说的贡献[J]
.江西中医药,2000,31(6):40-41.
被引量:4
3
房兴业,宋孔智,杨华香,孔谙.
中医经络诊断中经穴电位测量方法的研究[J]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1,4(3):208-213.
被引量:3
4
郑邦荣.
试论经络诊查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J]
.攀枝花医药,1996,18(2):40-41.
5
王少军.
井原穴皮温差的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4):178-178.
被引量:8
6
翟德华,翟琳娜,刘金竹.
循经诊治不寐体会[J]
.河南中医,2004,24(8):64-65.
被引量:2
7
林馨,张秋明.
100例治疗胁肋痛的临床体会[J]
.学会,1999(8):46-46.
8
十河孝博,曹美石.
瘀血的经络诊断检查[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6,18(2):14-16.
9
卢薇,谢英姿,高丽亚,张茂华.
张茂华治疗代谢综合征经验[J]
.山东中医杂志,2010,29(4):271-272.
被引量:1
10
杨云,房兴业.
图象处理技术在中医经络诊断中的应用[J]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7,10(3):220-227.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