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编校合一的弊端及其改进
被引量: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认为目前大多数科技期刊编辑兼任校对有以下负面影响:编辑对校对技能不熟练,责任不明确,只校“异同”不校“是非”,降低“齐、清、定”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者
童华峰
机构地区
<浙江农村机电>编辑部
出处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15,共2页
Acta Editologica
关键词
科技期刊
编辑
校对
分类号
G23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85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80
参考文献
6
1
姚晓萍.
对科技期刊校对工作的几点体会[J]
.编辑学报,1996,8(4):195-196.
被引量:6
2
温树伟.也谈科技期刊的校对技巧[J]编辑学报,1996(02).
被引量:1
3
李瑶君.
校对调度是一门艺术[J]
.编辑学刊,1996(2):44-45.
被引量:1
4
谈维.
校对工作组织管理的特征和内容[J]
.编辑学刊,1995(2):35-39.
被引量:2
5
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 第35卷 1918年7月-1919年3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702.
6
朱新民编..科技期刊编辑作者手册[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266.
共引文献
6
1
陈勇.
提高高校学报校对质量的探索[J]
.编辑之友,2004(S1):50-51.
被引量:3
2
李春英.
对“编校合一”式校对工作流程的探讨[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222-225.
被引量:9
3
闵家华.
从“编校合一”走向“编排校合一”——兼与童华峰先生部分观点商榷[J]
.编辑学报,1999,11(3):142-143.
被引量:20
4
黄雅意,黄锋,黄绍红.
提高科技期刊编校质量的对策探讨[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143-144.
被引量:4
5
张元芬,俞军,杨志明.
正确认识和处理科技期刊编校合一[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11(6):401-403.
被引量:10
6
程静华,苏克玉,宁学才,王丽霞.
校对规律的研究现状及思考[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3):245-24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85
1
郭福娜.
期刊编辑无纸化办公的勘误方法探析[J]
.北方经贸,2009(6):132-133.
被引量:3
2
李颖.
校对消亡说质疑[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58-60.
被引量:2
3
刘艳华.
还是集体交叉校对好[J]
.中国出版,1998(11):35-36.
被引量:3
4
廖粤新.
科技期刊编辑在校对时应有的心态[J]
.编辑学报,1998,10(S1):93-95.
被引量:3
5
谈维.
校对工作组织管理的特征和内容[J]
.编辑学刊,1995(2):35-39.
被引量:2
6
颜志森.
科技期刊的审读方式及其优势互补[J]
.编辑学报,2004,16(3):170-171.
被引量:23
7
马镇兴.
校对质疑刍议[J]
.编辑之友,1998(2):18-20.
被引量:5
8
赵更吉.
论“印前审读制”的建立[J]
.编辑学报,2004,16(6):441-442.
被引量:10
9
孟青.
学术期刊的编排一体化[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93-96.
被引量:9
10
冯自变.
学报编校合一的利弊与对策[J]
.编辑之友,1999(2):23-24.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9
1
江勇.
提高科技期刊校对效率和校对质量的方法探讨[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31(3):120-121.
被引量:5
2
李颖.
“编排合一”说质疑[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3):93-96.
3
吴兆荣.
浅谈编校合一中的校对定位[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2):310-311.
被引量:9
4
高明.
编校合一之校对[J]
.科技与出版,2006(2):45-46.
被引量:4
5
周蓉.
审校:一种可提倡的校对模式[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3):103-105.
被引量:2
6
卢圣芳.
科技期刊编辑质量把关分析[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117-118.
被引量:6
7
丁国兰.
科技期刊编辑在校对工作中应注意角色的转换[J]
.编辑学报,2006,18(5):387-388.
被引量:3
8
李春英.
对“编校合一”式校对工作流程的探讨[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222-225.
被引量:9
9
许丽玉.
“交叉式编校合一”:以“交叉校对”为条件的“编校合一”[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5):954-956.
被引量:5
10
容丽.
科技期刊校对工作的特点与“编校合一”问题[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6(4):100-10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0
1
刘智勇.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编校流程优化探索与实践[J]
.学报编辑论丛,2019,0(1):455-458.
2
柯文辉.
学术期刊编辑校对环节核红的节点设置和关键要点[J]
.传播与版权,2021(5):35-37.
3
熊芝兰.
论科技信息在期刊传播中的价值提升[J]
.编辑之友,2004(S1):57-59.
被引量:1
4
李颖.
校对消亡说质疑[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58-60.
被引量:2
5
李颖.
“编排合一”说质疑[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3):93-96.
6
徐超富.
论科技期刊的终校方法[J]
.编辑学报,2005,17(5):326-327.
被引量:13
7
徐玉秀.
科技期刊校对中易忽视的细节[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6):936-937.
被引量:6
8
欧亚洲际铁路新干线[J]
.中国投资(中英文),2005(12):22-22.
9
吴兆荣.
浅谈编校合一中的校对定位[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2):310-311.
被引量:9
10
赵更吉.
校对方法及其适用条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3):100-102.
被引量:1
1
李喜婷.
电脑普及后编校合一的必然性[J]
.出版发行研究,1997(4):43-43.
2
容丽.
科技期刊校对工作的特点与“编校合一”问题[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6(4):100-103.
被引量:1
编辑学报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