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1-34,共4页
Concrete
共引文献39
-
1李霜.磨细粉煤灰对水泥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9(1):41-43. 被引量:2
-
2叶群山,梁文泉,何真.矿渣粉煤灰复合胶凝体系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4(8):42-44. 被引量:11
-
3马保国,李相国,王信刚,董荣珍,朱洪波.水泥工业的环境负荷及控制途径[J].水泥工程,2005(2):79-82. 被引量:8
-
4李筱燕,吴辉琴.粉煤灰材料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J].广西城镇建设,2007(7):69-71.
-
5阮存生,沈燕鸿.谈绿色高性能预拌混凝土[J].散装水泥,2007(3):76-78.
-
6王复生.低水泥用量生态混凝土材料[J].混凝土,1997(5):37-39. 被引量:5
-
7谭克锋,陈得玉,钟文浩.高强混凝土强度增长速度及强度增长机理的研究[J].西南工学院学报,1997,12(4):21-24. 被引量:1
-
8米承勇,王道平,何智海.超细水泥灌浆材料的研究与发展[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8,22(6):51-53. 被引量:23
-
9胡明玉.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研究[J].混凝土,1998(1):29-33. 被引量:16
-
10吴中伟.高性能混凝土(HPC)的发展趋势与问题[J].建筑技术,1998,29(1):8-13. 被引量:144
同被引文献8
-
1信颖,吕晓姝.粒化高炉矿渣综合利用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6,8(4):37-38. 被引量:10
-
2刘孟贺.矿渣微粉用作混凝土活性掺和料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4,31(11):47-49. 被引量:10
-
3张永娟,张雄.矿渣水泥活性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2):208-211. 被引量:26
-
4周美茹,陶晓坤.矿渣微粉在商品泥凝土中的应用[J].混凝土,2005(3):62-66. 被引量:7
-
5陈杰,刘建成,史振萍,王爱丽.粉煤灰混凝土[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5,19(4):44-46. 被引量:4
-
6徐亦冬,张利娟,陆云龙.粉煤灰、矿渣及硅灰对水泥胶砂流动性及早期强度的影响[J].混凝土,2005(9):39-41. 被引量:29
-
7董颖,金邦友.矿物掺合料对水泥强度及水化热的影响研究[J].粉煤灰,2007,19(3):8-9. 被引量:7
-
8阮炯正.混凝土掺合料应用和生产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2012,43(1):12-14. 被引量:15
-
1朱稚石,钟伟荣,王辉,韩春根.矿渣微粉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1998,20(1):48-50. 被引量:4
-
2蒋家奋.矿渣微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的概述[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2(3):3-6. 被引量:73
-
3马安.矿渣微粉混凝土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3(6):19-20. 被引量:1
-
4郑平芳.矿渣微粉混凝土简支梁力学性能研究试验[J].湖南农机(学术版),2012,39(5):247-248.
-
5黎杰成,杜仁华,朱庆福.矿渣微粉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3):61-64. 被引量:1
-
6刘海峰,高建明,王边,周典生,须熙元.掺矿渣微粉混凝土的微细观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3(6):16-18. 被引量:4
-
7黄迎春,杨晖,周伟,潘宏涛.矿渣微粉混凝土抗折性能及其应用的初探[J].粉煤灰,2001,13(3):22-22. 被引量:1
-
8闫飞.对矿渣微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5,13(12):74-74.
-
9高建明,王边,朱亚菲,周典生,须熙元.掺矿渣微粉混凝土的抗冻性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2(5):3-5. 被引量:16
-
10胡玉飞.两例应用矿渣微粉混凝土的工程实践对比[J].建材发展导向,2008,6(2):5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