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再论曹魏政治中的“浮华”问题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光武所倡尚"名节"之风在汉末已流为"浮华"之弊,曹魏政治中的"浮华"问题正是汉末以来士人阿当比周以求虚誉的继续,其目的在于影响甚至操控选举,"太和浮华案"正是魏明帝对此种势力打击的结果。"浮华"的表现形式为"清谈",齐王芳时期,曹爽集团起用"太和浮华案"中受到打击的名士为其变革力量,但最终触动了代表旧势力的司马懿集团,从而酿成"高平陵政变"。
作者 杨晓东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7-120,共4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赵翼.廿二史札记校证[M].王树民,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 被引量:2
  • 2吕思勉著..秦汉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752.
  • 3吕思勉.吕思勉读史札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被引量:37
  • 4贺昌群.魏晋清谈思想初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被引量:2
  • 5周一良著..魏晋南北朝史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484.
  • 6唐长孺.九品中正制度试释[A].唐长孺文存[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被引量:1
  • 7王晓毅.论曹魏太和“浮华案”[J].史学月刊,1996(2):17-25. 被引量:8
  • 8陈寅恪著,陈美延编..金明馆丛稿初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412.
  • 9唐长孺著,朱雷,唐刚卯选编..唐长孺文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774.
  • 10徐震堮著..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4:590.

共引文献45

同被引文献26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