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现代新诗的三个十年,可以分别粗糙地比喻为“早晨”、“中午”与“黄昏”。郭沫若的狂放、徐志摩的自得正象是海面上初升的太阳和太阳周围绚丽的朝霞,而正午的赤热和赤热下的恹恹思睡又分别表现为左翼革命诗歌和幽咽的现代派。尤其是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的诗歌创作就表明,融合了一定新思潮的中国特有的审美意识在现代白话的形式下,已经达到了它所可能的最高成就,经过“五四”的冲击、组合的过程,中国现代诗的金太阳已经升到了它的最高点,四十年代是日薄西山的时段。沿着固有的诗路,已再难作出更大的贡献,所以四十年代早期。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98-218,共21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