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班杜拉及其社会学习理论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艾伯特·班杜拉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他从四十年代末以来,长期致力于儿童社会学习行为的研究,他论著丰富,在世界各国都有一定的影响。1974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多次荣获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班杜拉从人类的替代学习、认知过程、道德判断、自我调节等多种角度,积极探讨社会学习的现象。
作者
张小敏
出处
《江西教育(管理版)(A)》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9,共1页
Jiangxi Education
关键词
艾伯特·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过程
学习行为
美国心理学会
替代学习
当代教育理论
杰出科学贡献奖
道德判断
学习过程
分类号
G527.67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1
张朝霞.
道德认知视角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J]
.教育探索,2014(5):123-124.
被引量:4
2
孙晓冰,柳海民.
理性认知校园霸凌:从校园暴力到校园霸凌[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1):26-29.
被引量:59
3
全晓洁,靳玉乐.
校园欺凌的“道德推脱”溯源及其改进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2017(11):91-96.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1
1
阳科峰,孙明娟.
社会学习理论下校园欺凌旁观者再侵害探究[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7):7-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杨晨珂.
社会生态系统视阈下的我国“旁观”角色现象论析[J]
.巢湖学院学报,2019,21(4):57-63.
被引量:1
2
白森林.
关于校园欺凌参与角色的研究综述[J]
.中国德育,2020,15(19):12-16.
被引量:2
3
陈丹莉,高志华,赫爽.
校园归属感在校园欺凌对学生卷入程度影响的中介作用——抑郁情绪在模型中的调节作用[J]
.心理学进展,2023,13(10):4463-4473.
1
班杜拉[J]
.社会工作,2007(10S):63-63.
2
观察学习[J]
.为了孩子(2-7岁)(下),2014(6):26-26.
3
徐娟.
行为的奥秘之观察学习[J]
.中国社会工作,2013(27):61-61.
4
韩向前.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J]
.比较教育研究,1986(3):57-58.
5
马金玉.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评介[J]
.经济研究参考,2010(54):38-39.
6
蒋晓.
略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J]
.比较教育研究,1987(2):51-54.
被引量:1
7
徐延宇.
布鲁纳:儿童要善于发现学习[J]
.教育家,2016(2):12-13.
被引量:1
8
魏宁.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科学史探秘之六 互联网是如何发明的[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11):38-40.
被引量:1
9
杨义彬.
谈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导学(下旬刊),2016,0(7):90-90.
10
李春玲.
合作学习模式下高中英语课堂学生参与热情的培养[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3):341-341.
江西教育(管理版)(A)
198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